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医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08803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北京医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庞东生

    单位:庞东生(安徽省海军安庆医院内一科 邮政编码246003)

    关键词:

    北京医学000131 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Kikuchi病、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等。临床上较少见,且容易发生误诊。现将我们通过病理检查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10岁。因畏寒、发热伴颈部淋巴结肿痛、纳差、头痛5天入院。患者于5天前因受凉而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持续波动在38℃以上,最高达40℃,伴咽部不适,右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右侧偏头痛,全身酸软无力,双肩关节酸痛,纳差,有时恶心、呕吐。在门诊拟诊“上感”,给予林可霉素、利君沙、青霉素、病霉唑等治疗3天无效。患者于1991年曾有类似发病史,但诊断不明。本次入院后查体:体温39.9℃,脉搏100次,血压16/8kPa。咽红,胸背部皮肤可见散在红色皮疹,压之褪色;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的淋巴结,呈串珠样排列,直径约0.5~1.0cm,表面无红肿,质地中等,活动度好,有压痛。余无其它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0g/L,红细胞3.07×1012/L,白细胞2.6×109/L,淋巴细胞0.38,中性粒细胞0.60,嗜酸性粒细胞0.02,血小板110×109/L。血沉25mm/h,ASO<400U,RF阴性,肥达反应阴性,PPD试验 1∶1 000阴性,ANA阴性,血培养无菌生长,腹部B超及胸部X线平片均无阳性发现。骨髓检查示:中、晚幼粒细胞增生低下,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退化细胞。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示: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入院后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改用强的松10mg,3次/日,用药2天体温降至正常,1周后颈部淋巴结渐缩小,渐停药,病人未再发热。
, http://www.100md.com
    讨 论

    本病好发于青少年,80%在30岁以下,女性多于男性,其发病原因不十分清楚。本例发病前有受凉后咳嗽、咳痰、咽部不适等感染症状,多数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本病常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不退或持续性低热,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夜汗、肝脾肿大、皮疹等。发热3~4天后常出现局部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耳前、腋下、腹股沟及肠系膜淋巴结也可累及,少数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其直径多为1~2cm,很少超过3cm。一般排列呈串珠状,偶可见有几个淋巴结融合成5~6cm大的包块。有轻度压痛,表面无红肿。实验室检查大多数病人外周血白细胞数减少,血沉升高。本例骨髓象示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见坏死或退化细胞,可能为病毒感染后所致。淋巴结病理检查提示淋巴结结构基本完整,淋巴结内可见大片状或局灶坏死,并有明显单核细胞浸润,经单克隆免疫酶标证明,坏死区的细胞多为组织细胞及抑制T淋巴细胞,但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本病常误诊为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结核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亚败血症及癌肿淋巴结转移等。因此临床上遇到:①青少年女性发热后出现局部淋巴结肿痛,抗生素治疗无效;②外周白细胞数减少,分类未见异常,骨髓象无恶性病变者,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宜行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确诊。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部分病人可自行缓解,少数病例可反复发作,一般认为无恶变。■

    收稿日期:1998-05-15

    修改日期:1998-12-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