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10185
腰椎棘间滑囊与下腰痛关系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刘永棠 江先能 徐国洲 原林

    单位:刘永棠(526300 广东省广宁县人民医院);江先能(526300 广东省广宁县人民医院);徐国洲(510010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原林(510515 广州市,第一军医大学)

    关键词:滑囊炎;腰痛;腰椎▲

    实用医学杂志000111摘 要:目的:探讨腰椎棘间滑囊与腰痛的关系。方法:通过15具固定成人尸体的病理解剖证明下腰椎棘突间有滑囊存在。临床观测腰椎间盘手术患者27例共有46个滑囊,并经病理证实。临床选择下腰痛拟诊为腰椎棘间滑囊炎的病例273例进行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结果:下腰部酸胀痛,活动受限,局限性棘间压、叩痛为滑囊炎的主要症状及体征;273例腰椎棘间滑囊炎行封闭治疗效果显著。腰酸胀痛者显效114例,好转109例;活动受限者显效118例,好转113例;局部压痛者显效126例,好转125例。结论:下腰椎棘间有滑囊存在,下腰痛与腰椎棘间滑囊炎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 http://www.100md.com
    腰椎棘间滑囊是位于下腰部两棘突间韧带中间,内充满滑液的关节滑囊。当腰部外伤或腰椎间关节退变,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滑脱时,易使该滑囊受到挤压磨擦损伤,甚至发生滑囊破裂出现反复发作性腰痛,腰部活动受限,棘间处压痛。以往以腰椎棘间韧带损伤有过报道[1]。我们于1992年开始,在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基础上,先对15具成人尸体的30个棘间(腰4~5,腰5~骶1)进行解剖观察,确认该滑囊的存在,然后又对27例腰椎间盘手术切除的54个棘间韧带进行解剖、测量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临床上又通过273例拟诊为腰椎棘间滑囊炎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棘间韧带的病理解剖 选用15具已固定成人尸体,解剖下腰段棘间韧带,了解、观察棘间韧带的形态、分布及纤维的走向,并对标本进行矢状、水平切开,观察棘间滑囊形状。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观测 本组27例腰椎间盘手术患者,男12例,女15例;年龄23~65岁,平均42岁。病种:腰4~5,腰5~骶1双椎间盘突出症23例;腰5椎体假性滑脱4例。全部病例除有神经根受压症状及体征外,均有顽固性腰痛,下腰部棘间压痛。方法:在行全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或椎间盘间植骨融合手术时,用铲凿将腰5全部、腰4下1/3及骶1上1/3棘突连同腰4~5和腰5~骶1棘间韧带完整切除,放在低温冰箱冷冻后,将棘间韧带正中水平切开,观察棘间滑囊形态及测量其大小,然后行病理切片观察。

    1.3 临床病例选择及治疗方法

    1.3.1 临床病例选择标准 选择有反复发作性下腰痛拟诊为腰椎棘间滑囊炎的患者273例,其中有外伤史的164例,占60%,其中因反复坐位颠簸致伤的有86例,扛重物致伤的有54例,突然挺腰致伤的有24例。腰椎间盘退变或突出并发腰椎棘间滑囊炎83例。不明原因引起的有26例腰部前弯、背伸活动时下腰部酸胀痛,甚至有腰部“断裂”感,故出现平腰和腰部活动受限,同时局限性棘间压痛是棘间滑囊炎的重要体征。X线照片:腰椎侧位片显示腰椎棘间隙变窄,腰椎生理前凸增大,部分两棘突相对面骨密度增高。
, http://www.100md.com
    1.3.2 治疗方法 1%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加康宁克通A注射液40mg在病变棘间封闭,深度根据病人胖瘦而定,一般2cm,5d1次,3~5次为1疗程。

    2 结果

    2.1 腰椎棘间滑囊解剖学形态 腰椎棘间韧带左右各一,起于下位椎板上小关节突、椎板、黄韧带背侧和棘突上缘,稍斜向后上,止于上位椎板棘突下缘和棘上韧带,在左右棘间韧带之间偏前中部位,有大小不等基本为椭圆形成盘形之囊腔,部分棘突相邻面有软骨样增生。

    2.2 临床手术观测 54个棘间韧带中,腰4~5棘间均存在滑囊,而腰51棘间韧带中出现率为70%(19例);囊内为少量胶体状液体,由于囊液少,取液均失败。测得46个滑囊最大直径为:腰4~5间滑囊共27个,其中直径5~6mm2个,7~8mm5个,9~10mm11个,11~12mm7个,13~14mm2个。腰5~骶1间滑囊共19个,其中直径5~6mm11个,7~8mm4个,9~10mm3个,11~12mm1个。46个滑囊壁主要是纤维结缔组织,有的区域见排列呈腔样结构,内衬以排列整齐的上皮细胞。有的为裂隙状滑膜组织,囊内仅见干酪样组织。囊壁组织周围为肌肉和脂肪组织,并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局部血管丰富。
, 百拇医药
    2.3 临床病例治疗结果

    2.3.1 疗效评定标准 以下腰部酸胀痛、活动受限、局部压叩痛等主要症状和体征的减轻程度作为疗效评定的主要依据。显效:症状及体症消失或基本消失;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2.3.2 疗效 273例腰椎棘间滑囊炎封闭疗效为:腰酸胀痛者:显效114例,好转109例,无效50例。活动受限者:显效118例,好转113例,无效42例;局部压痛者:显效126例,好转125例,无效22例。

    3 讨论

    近几年来,对棘间韧带的解剖及损伤诊断和治疗已得到人们重视[2],但对棘间滑囊及其病理改变,少见报道,现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讨论分析如下。

    3.1 棘间滑囊的发生机制 分析腰椎棘间滑囊与人体其他部位滑囊一样,有完整滑膜和滑液组织,只不过出现的时间较晚。董忻[1]对50例不同年龄的腰椎段脊柱标本解剖观察,其结果:幼儿的棘间韧带只有腹侧浅层,而且呈膜状;少年的棘间韧带腹侧部浅层纤维明显,并呈弧形,与不发达的背侧部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间,由膜状组织填充,膜上出现孔裂;成人的腹侧部与背侧部之间出现裂隙,隙壁平滑;老年的裂隙明显延长,形成囊腔。这与本文所见的滑囊部位及形态基本相似,而我们在行腰椎手术中所取下的棘间韧带除解剖观察外,还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其结果与其他部位滑囊相同,我们认为腰椎棘间滑囊是在停止发育后出现的。
, http://www.100md.com
    3.2 腰椎棘间滑囊的作用 我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腰椎棘间滑囊在脊柱过伸时,上下棘突间隙变小,甚至紧密接触,此时滑囊内液体可起到润滑作用,防止因两棘突互相摩擦而引起病理改变。在弯腰时,棘突间韧带张力增大,滑囊内由于有液体存在,一是起到缓冲作用,二是防止棘间韧带撕裂伤。

    3.3 腰椎棘间滑囊与下腰痛的关系 腰椎棘间滑囊虽在正常情况下可起到缓冲、减少棘突摩擦和棘间韧带张力的生理作用,但随年龄增长,劳动强度增加,主要是脊柱纵轴压力加大,棘间隙狭窄,两棘突后部叠压在一起,摩擦刺激,易发生炎性改变,导致腰痛,临床上棘间有固定压痛;另外也可以继发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小关节退变等。一般只重视了椎间盘突出之诊断,而很少有人提及由椎间盘突出所继发的棘间滑囊炎。根据我们观察,当腰椎间盘突出或退变、失稳和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曲度前凸增大时,棘间狭窄,两棘突互相摩擦,而使棘间滑囊发生炎性损伤改变,甚至有的发生棘突骨质增生。文献[1,2]认为是棘间韧带损伤或囊性变,我们认为这种诊断并非确切。因为棘间滑囊有正常的滑膜组织和囊内滑液,在压力作用下磨损的炎性改变,同时由于这种刺激,引起黄韧带增生变厚,压迫硬膜囊,导致椎管狭窄,使症状加重。
, http://www.100md.com
    3.4 棘间滑囊炎的治疗 对棘间韧带损伤的治疗已有报道[3],有的行韧带切除、植骨融合手术,有的采用韧带修补术[2]。本文就棘间滑囊炎的治疗,采用药物封闭,对消除局部疼痛、减轻组织水肿、减少组织渗出、促使组织修复有良好疗效。而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但对腰椎滑脱、棘间韧带断裂所引起的下腰痛、棘间压痛效果不佳。另外对因腰椎间盘突出或退变引起的神经根受压症状及体征无效。■

    参考文献:

    [1]董 忻,潘志轩.棘间韧带腰段的形态特点及年龄变化.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4,12(1):3.

    [2]刘植珊,高建章,程庭英.棘间韧带损伤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84,4(1):10.

    [3]赵德田,韩玉歧.腰棘间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81,19(6):35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