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10192
腹腔镜下双进路推凝侧剥卵巢肿瘤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徐坚

    单位:214002 江苏省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000148 卵巢良性肿瘤是妇科的常见疾病,尤其对尚无生育的妇女,剜除肿瘤尽可能保留正常的卵巢功能是理想的选择。在腹腔镜下行肿瘤剜出术有着较高的难度,尤其对较大的卵巢肿瘤,如仍沿用目前开腹术时同样的术式在镜下操作[1,2],可由于剥离面大,所需手术时间长及出血多,限制手术的适应证。术者用双极电凝钳双穿刺切口进路操作,从卵巢近蒂部侧入推凝剜出肿瘤,方法简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1999年3月,共选择50例卵巢肿瘤,采用腹腔镜下双进路推凝侧剥法剜出肿瘤。平均年龄26岁(18~42岁),32例为畸胎瘤,其中7例为双侧性,1例为单侧多发性(3个畸胎瘤);宫内膜异位囊肿18例,2例为双侧性。共剜除囊肿61个,>7cm有18个;5~6cm有43个。所有病例术前查血沉,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及CA125均无明显异常。
, http://www.100md.com
    1.2 手术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腹内二氧化碳压力设定为1.8kPa,于脐部切口置5mm的30℃内窥镜,手术开始下腹两侧均作5mm切口置入手术器械操作,后视取出标本大小,再扩大一侧切口至12mm或18mm。均按常规步骤操作:首先从卵巢门基底部开始,视要保留正常卵巢组织的多少,通常在距卵巢门基底1~2cm处,此处亦通常为较厚的健康卵巢皮质与薄的包围囊肿皮质的交界处,在此处先用双极电凝钳电凝囊肿表面皮质,然后剪开其表面皮质,作钝性分离至囊肿包膜,应注意避免剪开囊肿包膜,正确分离确认囊肿包膜是手术顺利及成功的关键。然后沿卵巢门基底周围逐一电灼剪开,做一半环形切口,用无损伤钳或抓钳抓住囊肿侧皮质的边缘,同时置双极电凝钳于囊肿包膜与卵巢门侧皮质剥离面缘边,微张开双极电凝钳逐渐向内边作分离推进边电灼,同时一钳钳紧囊肿皮质作对抗牵引,如剥离面正确,很易顺利推离及撕拉囊肿于基底部周径外,使另一半周径之表面皮质瓣游离,沿其电灼剪断,即可完整剜离囊肿,连同其表面的大部分菲薄的卵巢皮质。如操作恰当整个过程可无创面出血,术毕用乳酸林格液彻底清洗盆腔,确认囊肿床无出血,卵巢残留皮质可任其自然合拢愈合,对张力较大的肿瘤可先予穿刺,以免钳夹时破裂,抽出部分液体,再电凝或钳夹封闭,仍需保持一定的张力以便于剥离。以下步骤同常规。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手术时间10~50min,平均38min,术中出血量范围为5~20ml,所有手术均作录像。术毕腹腔内用甲硝唑溶液冲洗,并留置丁胺卡那霉素0.4mg,手术当天给予输液1d,24h后均恢复正常活动。术中无一例发生副损伤及发热。术后2个月随访,见卵巢形态正常,月经规则。4例未育者,分别在术后3~12个月内受孕。

    3 讨论

    对于较大的卵巢肿瘤在腹腔镜下行剜除术远较单纯切除术要困难得多,但既使行卵巢切除术,其相应较宽的蒂部及增粗的卵巢动静脉,不论是采用何种方法,均有报道术后残端松脱出血的发生,而剜出术由于操作困难,常常缩小了该术式的适应范围。此术式的改良点在于从卵巢蒂基底部一侧做半环状切口进入,减少了剥离面;并利用双极电凝钳电流小、凝固性好的特点在肿瘤基底部同时作相对推凝分离,能即时有效电凝剥离面上所有出血点,保持手术野清晰,便于镜下操作,无需增加操作孔,可避免采用常规术式时,如全部剜除后再止血因创面渗血积聚或出血多而影响电凝止血效果的弊端。该术式是一种可灵活的转介于肿瘤剜除及卵巢切除之间的方法,对于年轻或尚无生育的妇女可视情况任意决定是否保留卵巢组织,而对老年或不要求保留卵巢的患者可直接在靠近基底部剥离,电凝蒂部基底皮质,而无需结扎血管,消除和避免了卵巢切除术有大血管结扎松脱或不全的危险性。术中无副损伤发生,手术安全可靠,费用低,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RicardoAzziz.腹腔镜与子宫镜实用手册.翟藻春,译.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9~141.

    [2]张惜阴,主编.妇科手术图解.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50~15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