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12738
翻转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96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马家富

    单位:梧州市中医院 广西梧州市 543001

    关键词:肱骨外髁;骨折;手术治疗▲

    华夏医学000129 我院1988~1997年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陈旧性骨折加用张力带固定,后期配合中药薰洗,治疗翻转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9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例,男72例,女24例;左侧39例,右侧47例;新鲜骨折78例,陈旧性骨折18例;年龄2~14岁,平均6.5岁。

    1.2 治疗方法 采用氯胺酮全麻或臂丛阻滞麻醉,上充气止血带,取肘外侧切口,显露骨折块和肘关节外侧,此时须辨明骨折块的骨折面和关节面及翻转移位方向,清除关节内凝血块及骨碎片、按骨折翻转移位的反方向整复骨折。陈旧性骨折须清除骨折块间及关节内的疤痕组织,形成新鲜骨折创面,松解伸肌腱周围的疤痕与腱膜,或适当剥离伸肌腱的起点后再进行复位。用巾钳夹持对位,检查关节面平整后用二枚1.5~2.0mm克氏针交叉固定。陈旧性骨折于骨折线上1~l.5cm处骨皮质钻一骨孔用10号丝线穿入骨孔、绕克氏针呈“8”字形紧扎。剪断折弯针尾埋于皮下或留于皮外,术后石膏后托固定屈肘90°前臂旋后位。新鲜骨折3~4周去除石膏托,陈旧性骨折延迟1~2周去除,去除外固定后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4~8周X线摄片示骨折临床愈合后取出内固定针,同时配合中药薰洗。
, 百拇医药
    2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 优:X线片示骨折解剖或近解剖复位,肘关节外形正常,关节活动度正常;良:X线片示骨折对位尚好,肘关节外形轻度畸形,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与健侧相比差15°以内);可:X线片示骨折对位差,肘关节畸形较明显,关节活动度达健侧1/2;差:肘关节明显畸形,关节活动度小于健侧的1/2。结果:本组96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15个月,优75例;良13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1.6%。

    3 讨论

    3.1 肱骨外髁骨折为儿童肘部常见的损伤,系关节内骨折,治疗上要求解剖复位。若处理不当,可发生骨折不连接和畸形连接;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肘内翻或肘外翻;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和迟发性尺神经麻痹等并发症[1]。肱骨外髁为前臂伸肌总腱附着点,骨折块常因前臂伸肌的收缩牵拉而发生翻转移位,使手法复位和外固定十分困难,即使复位后也往往容易再次移位或达不到解剖复位。本组病例术前多数都进行过手法复位。因此翻转移位型肱骨外髁骨折手法复位失败者,应及早手术治疗。本组术后解剖复位者88例,骨性愈合后,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经随访肘关节发育无明显异常,8例术中未能解剖复位,术后关节功能有不同程度受限,外髁部增大,肘内外翻畸形。
, 百拇医药
    3.2 手术时新鲜骨折往往很容易复位固定,而陈旧性骨折由于骨折端骨痂及纤维组织形成,骨折块较大及关系不清,此时须辨清伸肌附着点、骨折面和骨痂以及关节面,彻底清除断端及肘关节外侧的骨痂、纤维组织,使之露出本来面目。由于损伤时间长,伸肌腱挛缩,骨折块复位困难,此时应松解伸肌腱的疤痕及腱膜或适当剥离伸肌腱的起点,但不得剥离过多或完全切断,以免造成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采用张力带法可有效对抗伸肌收缩和伸肌腱挛缩造成的骨折块分离,使骨折紧密,促进愈合,较单纯克氏针交叉固定安全、可靠。本组18例陈旧性骨折使用张力带法均骨性愈合。

    3.3 由于系关节内骨折,创伤或手术后,血肿机化或软组织的水肿粘连,解除内外固定后常出现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此时应用中药薰洗,通过药物的直接治疗作用和水蒸汽及水的温热效应,可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对关节功能的康复常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生,陆裕朴.严重移位肱骨外髁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82,2(4):245

    收稿日期:1999-09-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