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16379
免疫组化检测转基因内皮细胞tPA基因的表达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刘鹏 韩琴琴 宋后燕 杨英珍

    单位:刘鹏(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 200032);韩琴琴(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 200032);宋后燕(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 200032 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分子遗传 研究院);杨英珍(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心内科 200032)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内皮细胞;基因表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124分类号:R392▲

    从新生小牛的胸主动脉分离血管内皮细胞,经形态学和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染色鉴定,将其培养至一定数量;使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通过病毒包装细胞,将人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cDNA导入内皮细胞中,分别用纤维蛋白板法和发色底物法检测到转基因内皮细胞的tPA分泌活性[1]。为了对内皮细胞的转基因模型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我们又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了转基因内皮细胞tPA基因的表达。
, 百拇医药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实验使用的人tPA cDNA片段长1.689Kb,连接在质粒pUC18两端的HindⅢ酶切位点上。逆转录病毒载体LNSX由美国德州大学馈赠,PA317病毒包装细胞由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提供。

    1.2 内皮细胞培养及基因转移

    参见文献[1]。实验采用第3代的牛血管内皮细胞。

    1.3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使用PAP法:转基因的内皮细胞和未转基因的正常内皮细胞在胰酶消化后,分别放入约1cm2消毒好的小载玻片,37℃培养48h,待细胞长满后取出,凉干并用PBS洗5min;3.7%多聚甲醛固定10min,0.3%过氧化氢甲醇37℃作用30min;0.1%TritonX 100消化10min,PBS洗3次,每次5 min;加1%牛血清白蛋白,37℃孵育30min;加入1∶100稀释的兔抗人tPA多克隆抗体(效价1∶16),置于湿盒中4℃过夜;PBS洗3次,每次5min,加入1∶100稀释羊抗兔IgG,37℃反应1h;加入兔PAP复合物,37℃作用1h;PBS洗过之后,DAB显色,梯度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树胶封片;镜下观察染色结果,拍照后进行图像分析,数据值用灰度表示。同时设立阴性对照,以PBS代替人tPA抗血清。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正常对照的内皮细胞和转基因内皮细胞均为贴壁生长,透明呈大多角形。细胞汇合后聚积为致密单层,呈典型的“铺路石”样排列。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转基因内皮细胞和未转基因的正常内皮细胞均为胞浆着色。所不同的是,在相同染色条件下,前者阳性指数明显增加。经图像分析,转基因内皮细胞的平均灰度为63,正常内皮细胞为50,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tPA是一各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合成的丝氨酸蛋白酶,它能激活纤溶酶原形成纤溶酶,使不溶的纤维蛋白水解,是体内重要的生理溶栓剂[2]。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将外源的tPA基因导入哺乳动物内皮细胞中,使之表达出生物活性较原先高得多的基因产物,以弥补内源性tPA的产生不足,对防止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3]

    免疫组织化学属于定性的形态学观察方法,将染色结果进行图像扫描,可以用作半定量分析。为了避免非特异染色,它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必须处在完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操作。本研究发现,正常对照的内皮细胞和转基因的内皮细胞均为胞浆着色,但后者的阳性数明显增高;因而证实人tPA cDNA已正确导入牛的内皮细胞中。将人类内皮细胞的转基因模型应用于血管支架上,再植入冠状动脉腔内,将对冠心病及再狭窄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临床价值。■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刘 鹏,彭鲁英,韩琴琴,等.转基因内皮细胞tPA纤溶活性的变化.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7;24(6):450

    [2]Dichek DA,Neville RF,Zwiebel JA,et al.Seeding of imtravascular stents with genetically engineered endothelial cells.Crirculation 1989;80:1347

    [3]Zwiebel JA,Freemana SM,Kantoff PW,et al.High level recombinant gene expression in rabbit endothelial cells transduced by retroviral vectors.Science 1989;243:220

    孙明审稿 黄其伟编辑

    1999-01-22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