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误诊误治》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18507
血管免疫性母细胞淋巴结病一例误诊为恶性淋巴瘤
http://www.100md.com 《临床误诊误治》 2000年第1期
     作者:范文慈 邓述志

    单位:范文慈 邓述志(青岛市人民医院 山东 青岛 266001)

    关键词:

    临床误诊误治000173分类号:R551.2 文献标识码:B▲

    【病例】 女,15岁。因发热、咳嗽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个月入院。1个月前发热,20多天前颈部淋巴结肿大,并有憋气、咳嗽,在县医院诊为“淋巴瘤”,经化疗无效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9℃,脉搏110/min。头发稀疏,胸腹部皮肤可见多个约绿豆大小红色小结节;颈部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触痛(+);右腹股沟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无触痛。腹平软,肝肋下2 cm,无压痛,脾不大。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5 g/L,白细胞4.2×109/L,中性粒细胞0.82,淋巴细胞0.16,单核细胞0.02。红细胞沉降率23 mm/L,丙氨酸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正常,碱性磷酸酶40 U/L,HBsAg(-),尿素氮3.37 mmol/L,肌酐47 μmol/L,尿酸133 μmol/L。血浆总蛋白56 g/L,α1球蛋白3.9 g/L,α2球蛋白13.3 g/L,β球蛋白8.2 g/L,γ球蛋白19.8 g/L。X线胸片:左下肺感染。腹部B超:肝及脾门区淋巴结肿大。胸部及肝区CT示:纵隔、左肺门、双腋窝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炎肺炎;左侧胸腔积液;肝脾大。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血管免疫性母细胞淋巴结病(AILD)。予头孢呋辛钠、地塞米松等治疗19天,病情好转出院。

    AILD是一种具有充分临床病理特征的疾病,可侵犯身体不同部位。该病起病急,主要表现淋巴结病变,常为弥漫性淋巴结肿大,有时有压痛,可有发热、出汗、全身性斑丘疹或结节样丘疹。因受侵害的器官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可累及肺脏、肾脏、胃肠道、关节等而出现相应的症状。AILD诊断主要靠淋巴结活检,典型的改变有三联征:①淋巴结结构破坏,有多种免疫反应细胞浸润,如原始免疫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②毛细血管成树枝状分支,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血管壁增厚。③淋巴结内有嗜酸性白细胞浸润。以上三者可分别见于其他疾病,而同时存在则为本病特征。当AILD淋巴结内出现嗜酸性白细胞浸润时,应与恶性淋巴瘤鉴别。AILD无典型的网状高铁红细胞(R-S细胞),但它有可能出现巨大的多倍体免疫母细胞,很像R-S细胞,应注意鉴别。另外AILD可见大量增生的免疫母细胞,而在恶性淋巴瘤无免疫母细胞,且无分支的小血管,可资鉴别。■

    收稿日期:1999-08-17

    修回日期:1999-11-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