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23039
窄蒂脐旁穿支薄皮瓣修复手前臂皮肤缺损
http://www.100md.com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颜玲 高建华 罗锦辉

    单位:颜玲(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整形外科(广州,510515);高建华(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整形外科(广州,510515);罗锦辉(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整形外科(广州,510515)

    关键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000118 手、前臂皮肤缺损常合并骨关节、肌腱等深部组织损伤,需采用皮瓣修复创面,最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功能。1995年~1996年,我们采用窄蒂脐旁穿支薄皮瓣移位修复此类损伤4例,报告如下。

    1 应用解剖

    脐旁皮瓣的血供是腹壁下动脉及其到脐旁外1.5~2.0 cm处发出的肌皮支或直接皮支血管。腹壁下动脉多起于髂外动脉的内侧壁,少数起于股动脉。约60%在腹股沟韧带上方,经腹股沟韧带内2/5和外3/5交界处斜向上走行,于半环线前方入腹直肌鞘,在腹直肌后鞘与腹直肌间上行至脐旁附近形成终支,并在腹直肌前鞘内、外侧发出穿支。其外侧脐旁穿支是较大一支,并与来自第7、8和9肋间动脉外侧皮支吻合,营养上腹部皮肤。
, 百拇医药
    2 临床资料

    本组男2例,女2例。年龄18~27岁。热压伤3例,高压油射伤1例。前臂2例,手部2例。2例早期植皮术后屈肌腱粘连,手部功能障碍;1例手及指背皮肤缺损,指骨外露;1例右手背创面合并感染、液化坏死,深部组织外露。采用窄蒂脐旁穿支薄皮瓣移位修复。皮瓣范围18 cm×8 cm~30 cm×8 cm,蒂宽4.0~4.5 cm。术后1例皮瓣远端1/3坏死,行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其余创面Ⅰ期愈合。2例前臂屈肌腱粘连修复后随访6个月,外形良好,屈指及屈腕功能基本恢复。

    3 手术方法

    皮瓣设计 以脐上、下3 cm,旁开3 cm处为腹壁下动脉脐旁穿支点旋转轴点,以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探测进一步确定。设计3~5 cm宽的蒂部。以脐旁穿支点至肩胛下角连线为皮瓣中轴线,根据手前臂皮肤缺损范围设计脐旁皮瓣。

    手术彻底切除瘢痕,松解粘连的肌腱,保留瘢痕肌腱。保留虎口及鱼际处瘢痕组织暂不切除,拟与蒂部瓦合,以减轻蒂部张力,待断蒂时修复。按常规切开皮瓣远端及上、下缘至深筋膜层,在腹外斜肌浅面向脐部分离掀起皮瓣。在腹直肌前鞘外侧缘1~2 cm处,可见1~2支较粗的脐旁穿支血管进入皮瓣,予以保留。将皮瓣远端1/2~2/3修薄,制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覆盖创面。手、前臂固定于上腹部。术后14天断蒂,将皮瓣蒂端脂肪修薄,覆盖鱼际、虎口等残余创面。
, 百拇医药
    4 讨论

    窄蒂脐旁穿支薄皮瓣修复手前臂皮肤缺损的优点为皮瓣薄,色泽、质地较好,较常规腹部皮瓣易于伸展,修复后外形美观,不臃肿,无需二期成形术。由于脐旁穿支粗大,走行恒定,并与第7~9肋间血管吻合,皮瓣血运丰富,切取面积大。蒂窄,旋转灵活,易于固定。皮瓣修薄后除降低组织代谢外,还缩短了皮瓣与受区距离,利于侧支循环建立。该手术操作简便,供区隐蔽,皮瓣宽度在10 cm内可直接缝合。

    注意事项:术前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确定血管位置。设计切取皮瓣蒂部时应准确地包括该皮支,以免损伤。切除手、前臂瘢痕,注意保留适量的瘢痕组织瓣,与皮瓣蒂部瓦合,以减少蒂部闭合张力,防止蒂部创面暴露。修剪皮下脂肪时,注意保护好真皮下血管网。如皮瓣远端血运不良,可制成全厚皮片,打包加压包扎,可避免移植后皮瓣坏死。切除手腕及前臂瘢痕后,注意彻底松解粘连的肌腱,保留瘢痕肌腱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地纠正各关节畸形,必要时可切除侧副韧带,切开关节囊,最大限度恢复手功能。根据需要选择同侧或对侧脐旁穿支薄皮瓣,使皮瓣修复时能与手桡侧相接合,便于断蒂时利用蒂部皮瓣修复虎口狭窄,以解决虎口功能障碍。窄蒂穿支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尤其适用于无菌创面,也可用于修复新鲜的肉芽创面。对于严重感染、创基血运差的创面,需调整皮瓣长宽比例及断蒂时间。

    收稿日期:1998-07-23

    修稿日期:1998-12-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