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27379
梅毒性脑树胶肿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施辛 黄强 龚建平 兰青 陈坚

    单位:施辛(215004 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黄强 兰青 陈坚(神经科学研究所);龚建平(影像诊断科)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000132 患者男,50岁,因间歇性头痛3个月加重1周,于1998年4月24日住本院。近3个月来,无诱因频繁出现头部胀痛,伴右侧耳鸣,疼痛部位由前额波及后枕部。半月前喷射性呕吐1次,近1周头痛进行性加剧,每日午后3时到次晨3时发作,服用解热镇痛药无效。体格检查:体温36.8℃ ,血压15/10 kPa。神志清醒,周身皮肤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五官端正,心、肺、腹、脊柱四肢无异常, 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9.4 mmol/L。颅脑CT扫描:右额叶皮层区有一等密度占位性病变,大小3.8 cm×1.6 cm×3.0 cm,密度不均,周围见不规则低密度影,合并测量后其大小为7.0 cm×6.0 cm×3.5 cm,CT值24.6 hu,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受压明显,中线结构左移。注入造影剂后,上述等密度病灶明显不均一性强化,呈等、低、高密度改变(图1,2)。血清梅毒快速反应试验(RPR):+++,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反应(TPHA):+++,抗艾滋病病毒抗体阴性。脑脊液:压力1.72 kPa,细胞总数211×106/L,白细胞数200×106/L,单核细胞0.64,多形核细胞0.36,蛋白520 mg/L,糖及氯化物正常,细菌培养(-),真菌培养(-),RPR(++),TPHA(++)。术中所见:右额叶硬膜与脑表面粘连, 凸面孤立肿块,大小7.0 cm×5.5 cm×3.5 cm,质较硬,边界较清晰,色灰。病理学检查:肿块切面灰白,局部灰黄色坏死;镜下见局灶坏死,周围见增生的炎性肉芽组织,血管新生内皮细胞肿胀,以浆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诊断:梅毒性脑树胶肿;糖尿病(Ⅱ型)。治疗:青霉素钠1 200万U每日2次静脉滴注20日,出现吉赫氏反应,头痛逐渐消失。续以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侧肌注,每周1次,连续3次。该患者仍在随访中。

    图1 颅脑X-CT平扫

    图2 颅脑X-CT增强扫描

    讨论 脑树胶肿是罕见的神经梅毒,初发于蛛网膜或血管壁,常为较小的多发病灶。脑树胶肿的临床症状(颅内高压、癫痫、颅神经特别是视神经损害)均无特异性。影像学有占位性改变,与脑胶质瘤和脑膜肿瘤易混淆。本例首发症状为颅内高压,缺乏梅毒疹等体征,血清、脑脊液RPR及TPHA均阳性,影像有颅内占位改变,病理学表现为浆细胞浸润为主的肉芽肿,符合梅毒性脑树胶肿之诊断。其病灶较大,可能与糖尿病引起的代谢和免疫机能异常相关。■

    收稿:1999-07-1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