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2773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朱东碧

    单位:朱东碧(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 义乌 322000)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123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13例,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13例均为住院病人,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0版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诊断标准。男137例,女76例,60岁以上146例。按中医辨证分为寒痰型59例,证见咳嗽、咳痰、气喘,痰呈白色泡沫状,恶寒发热,舌淡苔白滑;热痰型154例,证见咳嗽、咳痰、气喘,痰粘稠色黄,口干身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中67例并发有阻塞性肺气肿。

    2 治疗方法

    西药用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必嗽平、氨茶碱等抗炎化痰平喘治疗。中药寒痰型用小青龙汤加减,基本方:麻黄、五味子、干姜、陈皮各6g,细辛(后下)3g,桂枝、姜夏、茯苓、黄芩各10g、鱼腥草30g、生草5g、高热者加生石膏30g;热痰型用麻杏石甘汤加味,基本方:麻黄6g、杏仁、桔梗、黄芩、地龙、浙贝各10g,生草5g、生石膏、鱼腥草、全瓜蒌各30g,大便秘结者加生军(后下)5g。水煎服,1日1剂,1周为1疗程。

    3 结果分析

    3.1 疗效标准 显效:服药3天内热退,体温恢复正常,7天内咳嗽、痰液明显变稀减少,气促缓解,血象恢复正常,肺部罗音消失;有效:7天内热退,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痰量减少,痰液较粘,气促缓解,血象接近正常,肺部罗音明显减少;无效:用药7天发热仍不退或有余热,咳嗽、咳痰气促未缓解,血象仍高,肺部罗音未消。

    3.2 结果 寒痰型显效34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98.3%;热痰型154例显效96例,有效55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8%。

    4 讨 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我国5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15%左右,因此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多数在天气突然变化、受凉后诱发。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因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日久,久则伤肺,肺虚则更易受外邪侵袭、诱发,属本虚标实,但以标实为主,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原则予以辨证施治。寒痰型用散寒解表、宣肺化饮,基础方小青龙汤同时加用陈皮、茯苓健脾化痰;热痰型予清化热痰,宣肺平喘,基础方麻杏石汤加用桔梗、浙贝、地龙增强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作用;两型均加黄芩、鱼腥草清热解毒,此乃对病而设,并与西药抗生素起协同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青龙汤有解热止痛止咳平喘祛痰、抗菌、抗过敏作用;麻杏石甘汤有解热,镇咳平喘、抗病毒作用。其中麻黄、细辛、桂枝、干姜有发汗解热作用;生石膏水解物有解热作用;麻黄、细辛、地龙有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作用;细辛、五味子、半夏、甘草、桔梗有镇咳祛痰作用;杏仁有抑制呼吸中枢而镇咳作用;黄芩、鱼腥草有抗菌、抗病毒作用。中西药并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收稿日期:1999-10-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