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0394
名老中医李金明诊疗周围神经损伤经验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王战朝

    单位:王战朝(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 洛阳 471002)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名老中医;治验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000128 中图分类法:R6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205(2000)01-0062-02▲

    名老中医李金明对创伤骨科、骨病矫形、显微外科及骨伤合并症的治疗都有深入研究和造诣,特别是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疗有许多独到见解。他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将非完全断裂性周围神经损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型、辨证及治疗,使其中医诊断及辨证施治更为规范,便于临床应用与推广。笔者跟师整理如下。

    1 分型
, 百拇医药
    李老集数十年临床经验,认为非完全断裂性周围神经损伤的绝大部分可以应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而康复,按照八纲辨证可分为虚实两证,即痹证型和痿型两大类。

    1.1 痹症型

    创伤后神经受到牵拉、挤压,骨折端刺扎压迫或血肿压迫所致。痹者,痹塞不通之意,经脉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筋骨失于荣养,则见肢体感觉丧失或感觉异常,肌肉无力或失用。李老根据《素问.痹论篇》:“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其不痛、不仁者,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之意,认为本病属于痹证的一个特殊类型——经脉痹,并将其分为如下两型。

    1.1.1 瘀痹经脉证 创伤后骨断筋伤,血脉受损,瘀血积于肌肤腠理之间,血瘀气滞,经脉痹阻,气血不行,筋脉肌肉失养,表现为肢体肿胀,皮肤硬肿疼痛,可有青紫瘀斑,皮肤感觉异常,痛觉过敏或感觉丧失,肌肉瘫软,舌质暗红,有青紫瘀斑,苔腻或白,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祛痹通络,用身痛逐瘀汤加土元、蜈蚣、僵虫、秦艽、羌独活等水煎服。
, 百拇医药
    1.1.2 邪痹经脉证 伤后卧床,机体失用,卫气不固,风寒湿邪乘虚内侵,与未散之瘀血相结,留滞经脉,气血运行受阻,经脉失养,表现为肢体肿而不甚,指压凹陷,皮温正常或稍凉,恶风肢冷,遇寒而重,得热则缓,肌肤麻木不仁,肌肉拘挛疼痛或瘫软无力,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弦紧。治宜散寒除湿,活血祛风,疏经通络,用独活寄生汤加地龙、全虫、白花蛇等水煎服。并注意随风寒湿邪的偏胜加减用药。

    1.2 痿

    神经损伤日久,经脉痹阻不通,筋脉肌肉失养,肢体痿软无力,长期废弱不用,渐而伤及脾胃,正所谓:“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脾胃虚弱,生化无源,气血日衰,经脉失养,则见皮肤枯槁萎黄,干燥脱屑,肌肤麻木不仁,肌肉瘦削,肢体痉挛疼痛、酸困无力或痿软不用,关节僵硬畸形。李老根据《素问.太阴阳明论》:“四支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之经旨,认为本证与前者有根本区别,属虚证,可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 http://www.100md.com
    1.2.1 气血两虚证 创伤严重,气血亏耗,或创伤日久,失于调养,使气血两虚,气虚则推动无力,营卫不通,血行不畅,血虚则四肢百骸失却荣养,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泽,甚或干燥脱屑,麻木不仁,肌肉瘦削,痿弱无力,若有创面则见创口色泽淡红,久不愈合,兼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动则汗出,四肢乏力,头昏眼花,心悸气短,爪甲不荣,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宜益气养血,疏经通络,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或补阳还五汤合八珍汤加全虫、蜈蚣、地龙、牛膝、青风藤、桑枝等水煎服。

    1.2.2 脾肾两虚证 创伤后瘀血内停,经脉痹阻,久而瘀血外邪内舍于脾,脾阳不振,脾气虚衰,难以为胃行其津液,使生化之源匮竭,影响精血,累及于肾,脾主四肢肌肉,肾主作强,脾肾两虚,则肌无以养,皮无以荣,表现为肌肤萎黄或晦暗,麻木不仁,肌肉酸痛,瘦削痿软,四肢懈惰无力,兼见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腰膝酸软,精神倦怠,甚或头晕失眠多梦,盗汗遗精,舌质淡白,舌体胖,苔白,脉沉细无力或涩而弱。治宜温补脾肾,通经活络,用四君子汤合右归丸加姜黄、蜈蚣、地龙、土元、五加皮、薏苡仁等水煎服。
, 百拇医药
    2 讨论与体会

    2.1 证候分类问题 祖国医学对周围神经损伤缺少系统论述,多散见于各医籍的一些章节中,其部分临床表现和症状与“皮痹”、“肌痹”、“血痹”颇为相似,而大部分文献和学者又将其归纳于“痿证”范畴,从而造成临床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措施的诸多混乱。但是,细究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并参考《内经》有关条文可知,痿证一般由五脏热使津液亏耗,影响到所合的筋骨、肌肉、皮毛、血脉而成;也有内伤情志及房事太过所致者;还有外感水湿,远行劳倦,内伤脾胃为病的,按八纲辨证均为虚症。创伤后骨断筋伤,血瘀气滞,经脉痹阻,气塞不通,血壅不流,筋骨皮毛失于濡养出现的肌肤麻木不仁,肿胀僵硬或瘫软无力则表现为内外俱实之象,为一实证,决非痿症之一派虚象所能解释。痹证除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外,以人体结构分类者有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和五脏痹,虽然周围神经损伤的一些临床表现散见于皮痹、肌痹和血痹的某些症候中,但是这些痹证却不能确实涵盖周围神经损伤这一独立疾病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临床表现,从而给临床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李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内经》:“痹……在于脉,则血凝不流。”“脉涩曰痹。”“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之经旨。提出创伤早期瘀血痹阻经脉,血气不能通达肢体,濡养筋骨肌肉者为“经脉痹”;创伤后期,影响脾肾胃功能,使精、气、血化源虚弱,气血不充,不能濡养筋骨者为痿证,从而条理分明,虚实有辨,为临床诊断、辨证、分型和治疗带来极大方便。
, 百拇医药
    2.2 用药问题 李老将周围神经损伤分为痹证型和痿型两大类,前者标本俱实,后者标本俱虚。对前者治疗时主要以祛除瘀邪,通经活络为主,正如《灵枢》所说:“营卫稽留于血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凝泣者,致所气以温之,血和乃止。其结络者,脉结血不和,决之乃行。”经脉以通为用,经脉通则气血畅行,筋骨皮肉得以濡养而获良效。对后者治疗时则以补养脾胃,益气养血,舒经通络为主,正所谓:“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李老在调理脾胃的同时,指出要时时顾护肺、肾二脏,因为肾藏精,精血相生,肾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肺主气,为高清之脏,肺虚则高源化绝,化绝则水涸,水涸则不能濡养筋骨。此外,李老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时,常配合应用全虫、僵虫、地龙、土元、蜈蚣等虫类药物,认为虫类药物为血肉有情之品,善行而走窜,有较强的疏经通络之功,有利于通畅经脉,濡养皮肉筋骨。现代药理实验也证明,活血化瘀,益气养血药物与此类药配合可以明显改善局部缺氧环境,促进神经雪旺氏细胞的氧利用率和神经轴突的再生[1,2]
, http://www.100md.com
    2.3 需要注意问题 周围神经损伤后部分肌肉失用,未瘫痪肌肉常牵拉肢体出现畸形,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李老十分注重肢体按摩和功能锻炼,认为按摩有助于通畅经脉,疏筋活络;而功能锻炼则有助于防止关节僵硬与畸形,尤其是神经损伤后某些功能丧失时,一定要注意进行被动活动,不惟有利于功能恢复,也有利于防止关节僵硬和继发性畸形。■

    作者简介:王战朝(1962-),男(汉族),河南省新密市人,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石关桐,石印玉,李义凯,等.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1997,5(5):1~3

    [2]石关桐,李义凯,石印玉,等.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及血粘度的影响实验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4(2):4~7

    收稿日期:1999-07-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