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4124
清上蠲痛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储照虎 吴家幂 陈绍兰 袁存国 冒国光 陈雨石

    单位:储照虎 吴家幂 陈绍兰 袁存国(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科,芜湖 241001);冒国光 陈雨石(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芜湖 241001)

    关键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000126

    清上蠲痛颗粒由安徽省药物研究所研制的中药新药。为研究该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为临床验证负责单位,我院受其委托于1998年2月~12月对该药进行Ⅱ期临床研究,现将我院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照卫生部药政局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病例选择,受试前详细询问病人的症状,并进行体检,诊断均符合中医辨证及西医偏头痛诊断标准[1],排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肿瘤等器质性病变。纳入临床试验病例118例,试验设计为数字随机、平行对照。按照随机数字表,将病例随机分为清上蠲痛颗粒组(治疗组)88例;天津头痛片(批号00616)组(对照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等项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可比性良好,病例分配符合试验方案与统计分析要求。
, 百拇医药
    在试验过程中,剔除病例有:用药过程中中途中断治疗者;病人因药物无效自行停药或放弃参加试验者。

    1.2 给药方法 清上蠲痛颗粒剂,口服,每日2次,每次1袋。天津头痛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粒。疗程:每5 d为1疗程,试验观察2个疗程。试验病人除以上治疗外,均不得使用治疗同病症的其它药物及方法。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病人的头痛及伴随情况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进行评估判断。各项指标综合积分减少百分率按下式计算:(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4 疗效判定 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 疼痛强度减轻2级, 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综合病情积分≥70%;有效:疼痛强度减轻1级,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 2/3, 综合病情积分<70%,≥30%;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综合病情积分<30%。
, 百拇医药
    1.5 不良反应 受试期如出现不良反应,如实记录并确定不良反应是否为药物所致,药物与不良反应的时间关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例数/总病例数。用药前后检测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

    1.6 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治疗组和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或 P<0.01)。治疗5 d后临床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率在清上蠲痛颗粒组分别是55.69%、19.32%、3.4%、21.59%,在对照组分别是53.34%、23.33%、0、23.33%, ,总有效率分别是78.41%、76.67%。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无显著差异 (u=0.1538,P>0.05)。
, 百拇医药
    两组对偏头痛患者各项指标的影响除恶风怕湿消失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外(P<0.05),其它各项症状消失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安全性评价 不良反应治疗组:6例,恶心2例,恶心合并呕吐2例,胃部不适2例,占6.82%;对照组4例,恶心2例,恶心合并呕吐2例,占13.33%。均无需特殊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中心试验治疗组实验室安全性指标检测29例包括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及肝、肾功能无异常发现,无因不良反应被迫停药者。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清上蠲痛颗粒是依据明代龚廷贤“清上蠲痛汤”原方研制而成,由川芎、当归、防风、白芷、麦冬、细辛、羌活、独活、苍术、菊花、蔓荆子、黄芩、甘草组成,其中川芎乃血中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君药活血行气,祛风止头痛,散肝经之风,为治头痛的要药。当归、防风、白芷三药为臣辅助川芎加强祛风止痛,活血养血之功。方中以辛香走窜的细辛,善治太阳经头痛的羌活,祛风湿解表通络止痛的独活,辛香温燥的苍术四药佐君药,散风祛湿止痛;麦冬配当归养阴血,益胃生津,以防温燥之品伤阴太过。菊花、蔓荆子、黄芩同伍辅助君药散风湿,祛湿热,止头痛,且有反佐之妙,以防辛燥太过。甘草为使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寒热并用,共奏祛风止痛,活血养血之效,重在祛风除湿,适用于本虚标实之血虚血瘀,外受风邪,湿浊上蒙性头痛[2]。治疗组88例给予清上蠲痛颗粒,临床总显效率75%,总有效率78.41%,对照组30例予天津头痛片,临床总显效率76.67%,总有效率76.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对头痛及其伴随症状均能明显改善。恶风怕湿症状,治疗组消失率87.5%,对照组消失率61.54%,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清上蠲痛颗粒在祛风除湿方面作用独到,与原方功效分析相吻合。治疗组病情轻重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清上蠲痛颗粒治疗轻、中度头痛优于重度。两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偏头痛的发生机制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与血小板积聚及释放5-羟色胺导致颅内外血管壁的收缩张力有关[3]。清上蠲痛颗粒方以川芎为主,研究表明川芎为钙拮抗剂有使血管舒张及抑制血小板积聚的作用[4],故该方对偏头痛有疗效。

    本研究表明:清上蠲痛颗粒能明显减轻偏头痛及伴随症状,疗效与天津头痛片相似,且其耐受性、安全性也与天津头痛片相近。并可延长头痛发作间期,因此清上蠲痛颗粒作为一个新开发的中草药用于治疗偏头痛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头痛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3):69

    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第5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98

    3,王玉良,巴彦坤.川芎嗪对心血管组织的药理和电生理作用——一种新的钙拮抗剂.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291

    4,孔旭黎,田禾,樊红亮.川芎嗪对心肌和冠状动脉机械电活动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8;23(8):4912

    收稿日期:1999-10-15

    修回日期:2000-01-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