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8214
过期流产并发DIC1例
http://www.100md.com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0年第1期
     作者:蔡惠兰

    单位:蔡惠兰(咸宁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咸宁 437100)

    关键词:

    咸宁医学院学报000141 中图分类号 R714.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635(2000)01-0023-01

    患者22岁,因停经6月余,阴道少许流血伴下腹部隐痛一周,于1999年3月31日以“过期流产”收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月经规则。LMP为1998年9月14日,停经2月确诊“早孕”,停经4月曾因感冒打点滴,药名不祥,以后腹部无增大,一直未见胎动,门诊B超提示胎儿死亡。血、尿常规无异常。体检:生命体征稳定,心肺无异常,腹稍隆,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专科检查:子宫增大,宫底耻骨联合上3~4横指,触及胎体,阴道无出血。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成功,自娩一孕4月大小死胎,胎盘随之娩出,阴道出血约600ml,有凝血块。3小时后阴道持续流血,多且不凝,总量超过2000ml,患者精神差。P108次,Bp10/6kPa,明显失血貌。初步诊断为过期流产并发DIC。立即静滴肝素50mg,抗休克治疗。急查3P试验阳性,PP60S,BPC55×109/L,确定临床诊断。经大量输新鲜血、缩宫剂、宫腔内注射双氧水、纠酸、扩容补液等处理后,患者血压逐渐上升,面色转红,阴道出血明显减少且有血凝块,子宫收缩好转。复查3P试验阴性,PP时间正常,血小板正常。患者住院10天治愈出院。

    讨论:文献报道胚胎或胎儿死亡滞留宫内并发DIC的发生率为1%~2%,但如滞留宫内超过4周则发生率上升至25%。其主要病理改变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胎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进展缓慢,诱发DIC主要机制是滞留在宫内的胚胎或胎儿死亡后变性自溶,缓慢释出组织凝血活酶,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消耗大量凝血因子,继之又激活了纤溶系统。其病因一旦解除,DIC病情可得以减轻。因此,胚胎或胎儿死亡一旦确诊,应尽快清除宫腔内容物。如死亡时间较长,应先进行实验室检查,了解有无凝血功能障碍,如有则先予以纠正而后引产或清宫。一旦发生DIC应尽早确诊,早期使用肝素,输大量新鲜血补充凝血因子,同时也起到扩容作用和抗休克治疗。

    (收稿:1999-06-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