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8638
玉溪市2772例妇女骨密度变化的调查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陈齐相 孙添明 陈祖祥 林明 肖丽珍 刘炳兴 刘淑芹

    单位:陈齐相 孙添明 陈祖祥 林明 肖丽珍 刘炳兴 刘淑芹(玉溪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云南,653100)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围绝经期

    玉溪市2772例妇女骨密度变化的调查研究 摘要 目的 调查妇女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为妇女骨质疏松症(O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对2772例妇女采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检测前臂桡骨BMD。结果 (1)BMD在35~39岁达到峰值(0.656±0.074g/cm2),45岁以后BMD开始减少,50岁以后显著下降(P<0.01);(2)BMD减少与年龄增长、绝经年限有关;(3)50岁~70岁期间OP的发生率为30.16%;(4)10.04%~11.76%的青年妇女BMD未达最佳峰值。结论 妇女围绝经期是治疗OP的关键时间,OP的预防应从青年时期开始。
, http://www.100md.com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骨质疏松症(OP)的发病率在世界常见病中已跃居第7位,成为中老年妇女骨痛、骨折及因骨折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重建已经疏松的骨质,故早期诊断及预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玉溪市2772例妇女骨密度(BMD)作调查,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1996年10月至1998年8月玉溪市直属单位在本院作健康体验的2772例妇女,年龄20岁~70岁。

    1.2 方法

    采用核工业部北京核仪器厂生产的BH-6012型单光子骨密度仪于非优势侧前臂中远1/3交界处测定BMD,取桡骨BMD值进行统计,仪器重复测定误差<0.1%。
, 百拇医药
    1.3 诊断标准

    采用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学科组1999年1月推荐的“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试用):(1)、>M-1SD为正常;(2)M-1SD~2SD为骨量减少;(3)M-2SD伴有骨折(1处或多处)或M-3SD为严重骨质疏松[2]。统计时已除外糖尿病、甲亢和心、肝、脑、肾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半年内未用过激素类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2 结果

    2.1 骨密度变化与年龄的关系

    被调查的2772例妇女BMD从20岁起以5岁为一个年龄段进行统计(见表1)。表1显示,BMD在35~39岁年龄组达到高峰,峰值骨量为0.656±0.074g/cm2,从20岁起至39岁BMD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40岁以后BMD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在20岁至49岁的6个年龄组间BMD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50岁以后BMD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
, 百拇医药
    表1 玉溪市2772例妇女桡骨BMD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组

    (岁)

    例 数

    (n)

    均 数

    (xx1.gif (49 bytes))

    标准差

    (S)

    标准误

, 百拇医药     (Sxx1.gif (49 bytes))

    20~

    191

    0.643

    0.058

    0.004

    25~

    340

    0.650

    0.060

    0.003
, 百拇医药
    30~

    315

    0.650

    0.072

    0.004

    35~

    219

    0.656

    0.074

    0.005

    40~

    508

    0.648
, 百拇医药
    0.070

    0.003

    45~

    409

    0.628

    0.076

    0.004

    50~

    303

    0.517*

    0.099

    0.006

    55~
, 百拇医药
    264

    0.522*

    0.096

    0.006

    60~

    133

    0.468*

    0.090

    0.008

    65~70

    90

    0.437*
, 百拇医药
    0.094

    0.010

    注:*P<0.01 2.2 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症检出率

    表2显示,2772例妇女骨量减少的检出率在20岁至39岁的4个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中有10.04%~11.76%的妇女峰值骨量降低,甚至有0.29%~0.45%的人极度低下,40岁以后骨量减少检出率开始升高,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40~44岁年龄组骨量减少检出率与前4个年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45岁以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骨质疏松检出率在20岁至49岁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5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50~70岁期间OP的发生率为30.16%,55岁以后检出严重骨质疏松,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表2 2772例妇女骨量减少与骨质疏松检出率
, 百拇医药
    年龄组

    (岁)

    例数

    (n)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严重骨质疏松

    例数

    %

    例数

    %

    例数

    %

, 百拇医药     20~

    191

    27

    14.14

    0

    0.00

    0

    0.00

    25~

    340

    40

    11.76

    1

, 百拇医药     0.29

    0

    0.00

    30~

    315

    32

    10.16

    1

    0.31

    0

    0.00

    35~

    219

, 百拇医药     22

    10.05

    1

    0.46

    0

    0.00

    40~

    508

    83

    16.34**

    4

    0.79

    0
, 百拇医药
    0.00

    45~

    409

    99

    24.21**

    7

    1.71

    0

    0.00

    50~

    303

    98

    32.34**
, 百拇医药
    49

    16.17**

    0

    0.00

    55~

    264

    111

    42.05**

    84

    31.82**

    8

    3.03**
, http://www.100md.com
    60~

    133

    69

    51.88**

    61

    45.86**

    8

    6.02**

    65~70

    90

    52

    52.53**
, 百拇医药
    47

    47.47*

    8

    8.08**

    *P<0.05 **P<0.01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与衰老紧密相关的病理现象,OP性骨折中髋部骨折有高达20%的致死率和50%的严重致残率[3],自1941年Albright等首先注意到绝经后妇女骨质丢失加速以来,许多国家作了深入研究,发现本病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并把OP的病因归结于性功能衰退引起的雌激性缺乏。本文对2772例妇女BMD进行调查,发现骨质丢失在40岁以后围绝经期妇女中已开始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丢失迅速,骨质丢失加速的时间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相一致,故围绝经期及绝经后10年内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关键时期,提高钙摄入量及绝经后尽量应用性激素替代治疗,是目前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本调查显示10.04%~11.76%的青年妇女未达最佳峰值骨量,成为OP的高危人群,因此,预防OP应从青年时期开始。

    无创性BMD测量方法的应用,揭示了增龄与绝经影响骨质丢失的一些规律,提供了骨质丢失的量化数据,便于在人群中进行大规模普查及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利于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参考文献

    1 刘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防治进展.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32(9):517.

    2 刘忠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5(1):1-4.

    3 胡侦明,劳汉昌.骨质疏松及防治.云南科技出版社,1998.7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