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8828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早期ST段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袁佩芬 陈云峰 赵可安

    单位:266100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000123 有关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恢复的ST段移位变化用于其预后判断尚少报道。本院自1995年开始对溶栓治疗中的40例AMI进行1~12个月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参照国内有关资料制定溶栓疗法选择标准。入选对象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8.3岁。梗塞部位:下壁18例,广泛前壁10例,前间壁6例,前壁合并下壁4例。

    ST段监护方法:

    溶栓方法:①溶栓前服蚓激酶800 mg(青岛双龙制药有限公司生产);②静注地塞米松5 mg;③尿激酶(广东天普洛欣)150~200万单位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30分钟滴入。④溶栓12小时后皮下注射肝素钠7 500单位/日5~7天。口服蚓激酶400 mg,日3次。溶栓后每30分钟记录心电图一次,共4小时,同时连续心电监护、观察ST段变化。

    评价ST段重新移位标准:

    ①在溶栓后2小时内ST段恢复或下降原50%,后又开始移动抬高或压低。②溶栓后6~12小时内,ST段消失原50%,持续10分钟以上。③溶栓6~12小时内,新ST段抬高或压低≥0.1 mV持续至少1分钟。

    结果

    40例溶栓后,抬高原ST段恢复或下降原50%者有25例(62.5%),其中1小时下降接近基线11例。恢复原50%者8例,1.5~2小时恢复6例。25例溶栓后恢复或未恢复的ST

    段又抬高4例(16%)其中ST段复又抬高6 mm 2例,16 mm以上1例,ST段水平下降1 mm并T波深倒1例;抬高2例,Q-T间期>0.44秒1例,广泛前壁梗塞1例,下壁梗塞均于2周后死亡。1例ST抬高5 mm 2个月来出现阵发性室上述,室速继而左心衰竭。6个月来反复发作,B超提示室壁病后8个月手术切除,随访2年情况良好。ST下降1例,半年来反复发作心绞痛,10个月再次下壁梗塞入院。

    讨论 AMI溶栓治疗后,抬高的ST段恢复或下降原50%是判断梗塞冠脉再通的一项指标之一。以往学者观察溶栓后第一个24小时后的复发性缺血(即恢复后的ST段移位)其预后意义结论不定。Langer等认为AMI溶栓后开始的24小时内,再通的ST段重又抬高或压低与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组结果也说明这个问题:认为再通后ST段在短时间内重又移位(抬高0.1 mV以上)可能反映病变血管再梗塞甚至闭塞,ST段压低0.1 mV以上,则预示病变血管狭窄,痉挛及栓塞现象致复发性缺血,结果心电不稳定,左室功能差,所以溶栓后恢复的ST段的压低或抬高对预后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Leoschamroth很早就指出,ST段抬高的程度越大,(尽管非溶栓后)则预后越差,本组ST段最高16 mm者预后不良。而溶栓后恢复的ST段未再移位者,则相对危险性小,可及早出院。

    因此,AMI溶栓治疗后详细观察恢复的ST段移位变化对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收稿:1999-01-12)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