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8830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电生理特征与射频消融治疗
http://www.100md.com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马长生 刘兴鹏 颜红兵 王勇 周玉杰 杨延宗 刘旭 秦永文

    单位:马长生(100029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刘兴鹏(100029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颜红兵(100029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王勇(100029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周玉杰(100029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杨延宗(大连医科大学一附院)刘旭(上海胸科医院);秦永文(上海长海医院)

    关键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000121 目的 探讨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电生理特征,并对其射频消融治疗的结果进行评价。

    方法 39例发作频繁(>2次/周)、症状明显、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的阵发性房颤,其中男2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0.3±19.7(29~75)岁。Holter记录显示35例(89.7%)合并有频发房性早搏(简称房早,>700次/日)。15例(38.5%)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常规放置高位右房、冠状静脉窦及左、右上肺静脉标测电极后进行房早/房颤的诱发。以房早或房颤开始发作时局部双极电位较体表心电图P′波起点最为提前处为消融靶点,采用温探法(50~60℃)进行消融。消融后30~60 min内房早/房颤消失且重复消融前诱发方案亦不能诱发为消融终点。消融的成功定义指随访期内可以无须抗心律失常药物而维持窦性心律。消融后房颤复发,但可被抗心律失常药物较好控制者为有效。

    结果 37例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证实异位兴奋灶位于肺静脉,其电生理特征包括:①异位兴奋灶主要分布于双上肺静脉(47/54);②33例在电生理检查时有房颤发作,其中27例(81.8%)系由肺静脉内的单个或连续多个spike电位所触发(局灶触发),6例(18.2%)系由短阵spike电位以恒定的激动顺序持续激动心房所致(局灶驱动)。③短阵肺静脉电位的周长不规则,平均173±41(120~310)ms;④房颤时spike电位在由肺静脉深部向开口部的传导过程中可发生递减传导甚至传导阻滞(14/33),其中又以异位兴奋灶位于右上肺静脉者多见(9/14)。射频消融结果:①即刻成功率89.2%(33/37),随访2.1±3.9(0.5~18)个月后有24例(64.9%)达前述成功标准,7例(18.9%)有效,6例(16.2%)失败。②并发症:心房穿孔3例,其中2例发生心包填塞。已发现5例患者出现消融部位的肺静脉狭窄(均无症状)。3例放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心动过缓及低血压。

    结论 起源于肺静脉的阵发性房颤有其特殊的电生理特征。射频消融治疗对这部分患者虽有相对较高的成功率,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收稿:1999-07-06)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