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眼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45345
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治疗晚期Coats病三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眼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唐仕波 史萍 黄素英 刘文 胡兆科

    单位:唐仕波(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黄素英(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刘文(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胡兆科(广州,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史萍(湖南怀化地区医院眼科)

    关键词:

    中华眼科杂志000123 Coats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视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疾病,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屏障作用丧失,造成血浆大量渗出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导致广泛的视网膜脱离。该病好发于男性儿童及青少年,病程缓慢,早期不易察觉,直至视网膜下大量血浆渗出、视网膜脱离、黄斑受累,而影响视力时才被发现。晚期患者多发生玻璃体及视网膜增殖性病变,最终导致失明。对于较早期患者,采用激光光凝、冷冻及巩膜环扎术等可获得一定疗效。近年来,有些学者采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晚期Coats病,取得了一定效果[1-3]。我院于1997年对3例晚期Coats病致广泛渗出性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膜剥离、视网膜切开、重水注入、硅油填充及眼内激光光凝等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一、病历简介

    例1 男,18岁。因左眼视力下降5年,于1997年1月收住本院。眼部检查:右眼未见异常。左眼视力20 cm手动,角膜透明,房水清,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全脱离,广泛视网膜前膜皱褶及增殖条索形成,以鼻上方为重,视网膜下可见大片黄白色渗出物,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显示:周边部视网膜血管明显扩张,新生血管形成,大量荧光素渗漏,其间有遮闭荧光现象。B超检查:玻璃体混浊伴视网膜脱离,未见占位性病变。入院诊断:Coats病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冷凝、环扎、硅胶加压、巩膜外排液、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前膜剥离、内排液及硅油眼内填充等治疗方法。同时,在颞侧周边部做90°视网膜切开,以清除视网膜下沉积的块状渗出物,尤其是黄斑区的渗出物应尽量清除干净。视网膜完全松解后,注入重水,展平视网膜。做眼内360°大范围的视网膜光凝,最后行硅油/重水交换,关闭巩膜穿刺口,缝合球结膜,手术成功。出院时视力提高至眼前30 cm指数,视网膜切开处粘合良好,视网膜平复,视网膜下渗出基本清除干净(图1)。术后1个月时,发现下方视网膜尤其鼻侧隆起,并有固定皱折形成,部分小血管呈白线状,局部视网膜缺血水肿,仅上方视网膜尚平复,视力仅为眼前20 cm指数。
, 百拇医药
    图1 例1术后,视网膜平复,视网膜下渗出基本清除干净

    例2 男,16岁,因右眼前黑影,视力下降5个月,于1997年11月25日收入本院。患者入院前曾以Coats病接受激光治疗。入院检查:右眼视力光感,光定位不准,左眼无光感。右眼眼压为12.23 mm Hg (1 mm Hg=0.133 kPa),左眼为17.30 mm Hg。右眼角膜透明,房水清亮,晶状体无混浊,玻璃体结晶样混浊,视网膜全脱离,并有固定皱褶,视乳头前可见增殖膜,伴有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下有大片黄白色渗出物。左眼晶状体全混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右眼周边部血管大量闭塞,无血流灌注,相邻部位可见视网膜血管扩张并有新生血管形成,可见大片低荧光区(出血)。B超检查:右眼玻璃体混浊,机化膜形成,视网膜全脱离;左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高度隆起;双眼均未见占位性病变。入院诊断:Coats病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同例1。出院时视力提高至眼前30 cm指数,视网膜平复。随访10个月,患者视力为0.05,视网膜保持平复,未见明显的并发症。
, 百拇医药
    例3 男,14岁,因发现右眼视力下降30余天,于1997年12月1日收入我院。患儿于1997年10月28日右眼被足球击撞,发现眼前黑影,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Coats病。转入本院时眼部检查:右眼视力眼前30 cm手动,光定位准确;左眼1.0。右眼眼压14.5 mm Hg, 左眼17.3 mm Hg。右眼角膜后有结晶样沉着物,房水混浊,玻璃体黄白色混浊,可见较多灰白色颗粒结晶,全视网膜呈青灰色隆起,多处视网膜固定皱褶,以视乳头周围及鼻上方周边部为甚。未见视乳头 (图2),全视网膜可见大量黄白色渗出灶及出血点(图3),其间有结晶状物。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显示:(1)右眼周边视网膜血管闭塞。(2)右眼周边视网膜微血管瘤,血管扩张,行径异常。(3)右眼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4)右眼视网膜全脱离。左眼检查未见异常。入院诊断:Coats病(晚期),伴渗出性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除同例1、2外,对大量的视网膜下增殖条索,做视网膜周边部近360°切开,以笛形针及视网膜钩分别取出视网膜下渗出物和增殖膜,视网膜完全松解后,注入重水,展平视网膜,最后行硅油与重水交换,手术成功。取出的视网膜下组织病理检查:可见丰富的纤维及细长形、梭形细胞并伴纤维素样渗出,有成团的变性红细胞,散在的淋巴细胞及色素样上皮细胞。术后随访4个月,患者视力为0.1,视网膜保持平复,未见明显的并发症。
, 百拇医药
    图2 例3术前,全视网膜呈青灰色隆起,多处视网膜固定皱褶,未见视乳头

    图3 全视网膜可见大量黄白色渗出灶及出血点

    二、讨论

    Coats病为一种原因不明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病变,激光光凝及冷冻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4],但对于晚期患者,单独的激光光凝和冷冻治疗已不能奏效。有的学者曾试用放视网膜下液及巩膜环扎术等方法治疗,但疗效不明显。其玻璃体及视网膜前膜增殖严重,大量的视网膜下增殖及渗出物堆积,致传统的环扎术难以彻底使视网膜复位。近期国外开始应用现代玻璃体手术治疗Coats病所致的渗出性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3]。我们应用巩膜环扎联合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及切除、视网膜下渗出物清除,重水注入、硅油填充及眼内激光光凝等方法,治疗3例晚期Coats病患者。2例治疗成功,视网膜完全复位,病变停止,视力改善。我们认为治疗晚期Coats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 百拇医药
    1.玻璃体切除要完全:首先应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及玻璃体内牵引条索,以便清楚地了解眼底的病变情况,然后利用斜面角膜接触镜或全视野镜,配合巩膜顶压尽量将周边部(基底部)玻璃体切除干净。另外,可利用视网膜钩或玻璃体切割头,人为地造成玻璃体后脱离,然后将其清除。因为患者均为青少年或幼儿,其玻璃体均未发生后脱离,个别患者由于炎性反应,其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紧密。能否彻底切除玻璃体,尤其是周边部玻璃体,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残留的玻璃体常成为视网膜脱离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3]

    2.彻底清除视网膜前及视网膜下增殖膜:晚期Coats病患者,由于长期的渗出性、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及伴随的炎性反应等因素,大多数伴有严重的视网膜前及视网膜下增殖膜,彻底清除这些增殖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清除视网膜下增殖膜时要做视网膜切开,由于Coats病患者大多有视网膜水肿增厚,伴有渗出及新生血管等,较易出血,故需预先电凝止血。切开部位应在增殖膜集中的周边部,如可能最好在远离黄斑部的颞上及鼻上方。切口选在上方较安全,有利于行硅油填充。对较大或堆积在一起的渗出物也宜同时取出。本组例3因颞上方周边部视网膜局部皱缩,增生成团,无法分开,故同时行局部视网膜切除。
, 百拇医药
    3.充分利用重水的优点:重水的应用能较好地铺平视网膜,同时将视网膜下液排出,并可检查视网膜前牵引是否剥离干净。但应注意必须在完全清除视网膜前膜及下膜,使视网膜完全松解后才能应用重水。另外,在重水的作用下,视网膜粘合较好,有利于眼内光凝治疗的操作。

    4.眼内激光的应用:通过玻璃体切除、彻底的膜剥离、过氟化碳液体及硅油的应用,可使视网膜成功复位,但不能阻止视网膜血管的异常渗出及其他病变的发展。文献报道术后仍有血管异常渗出病例[1],所以术中及术后的激光治疗尤其重要。激光治疗目的在于封闭视网膜异常血管,阻止渗出,破坏病变部位的循环障碍区或缺氧区,防止新生血管的发生,同时保护和促进黄斑区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以提高黄斑部功能。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凝固视网膜,防止视网膜再脱离,因此,我们对本组患者均行较大范围的视网膜光凝治疗,效果较满意。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委重点基金资助项目(950329)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Schmidt-Erfurth U,Lucke K.Vitreoretinal surgery in advanced Coats′disease. Ger J Ophthalmol,1995,4:32-36.

    2 Yoshizumi MO, Kreiger AE, Lewis H, et al. Vitrectomy techniques in late-stage Coats′-like exudative retinal detachment. Doc Ophthalmol,1995,90:387-394.

    3 Inoute M, Hirakata A, Miki D, et al. Vitrectomy in Coats′ disease. Nippon Ganka Gakkai Zasshi,1996,100:358-362.

    4 Berzas C,Richard G.Therapy of retinal detachment in Coats'disease. Fortschr Ophthalmol,1991,88:598-602.

    (收稿日期:1999-05-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