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49356
中药大黄与危重病防治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杨兴易

    单位:杨兴易(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急救科,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中心,上海 200003)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000102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9691(2000)01-0008-01▲

    10余年来,对危重病的研究在国内引起了较为普遍的重视,虽然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但ICU和从事危重病临床和研究的专业人员队伍相继建立,对诸如心肺脑复苏、各种类型休克、严重多发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等多种危重病的救治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中药大黄在防治危重病的研究方面不仅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而且该项研究成果还获得了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研究表明,中药大黄不仅具有防治某些危重病的作用,而且利用现代医学研究方法,进一步阐明了其作用机制。

    在动物实验方面,大黄对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状态下胃肠道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对急性胃粘膜病变具有防治作用;对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和急性肺损伤具有防治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大黄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肠粘膜血液循环,加快胃肠道内细菌和毒素排泄,杀灭肠道内细菌,促进损伤的胃肠粘膜修复,阻止肠道内细菌易位而实现的。大黄的这些作用在ICU危重病的救治中也得到了印证,并且与祖国医学关于大黄具有攻下泻火、荡涤胃肠、清热解毒、凉血行瘀等理论相一致。

    几位学者的系列研究结果,从不同角度阐明了大黄的上述作用机制。大黄可减轻内毒素性低血压,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期血浆、肺、小肠组织内源性一氧化氮产生水平,降低肠、肝、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持跨肠粘膜电位差,保护肠粘膜完整性,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升高,阻止肠腔中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大黄还可显著降低休克动物血液和组织中磷脂酶A2、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髓过氧化物酶等活性,降低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改善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对大黄的这些研究结果,在临床可用于严重创伤、大失血、感染、休克、心跳呼吸骤停、中毒、低氧血症、MODS和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等多种危重病患者,在未出现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肠麻痹、急性肝细胞损伤、急性肺损伤之前应用,有预防其发生的作用,对已出现上述临床并发症者则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用法及用量:每次5 g至几十克不等,每日2~3次给药;也可用生大黄粉5~10 g,以温开水调成稀糊状从胃管注入胃中或灌肠,疗程一般3~6日;或具体视病情而定。

    大黄在防治危重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目前虽然持肯定态度,但也有其局限性,表现在:①腹部创伤尤其胃肠损伤者,使用大黄有诱发胃肠穿孔、破裂的可能;②胃肠手术后未愈合前使用大黄可能会出现吻合口裂开;③用大黄后患者会因腹泻而增加护理工作量;④临床资料尚需进一步积累;⑤不同种动物和不同动物模型的最佳用量尚需探索。

    收稿日期:1999-12-2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