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53546
腮腺炎病毒性脑炎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刘成功

    单位:355100福建省霞浦县中医院

    关键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000124 我院自1993年1月~1999年6月,共收治腮腺炎病毒性脑炎(腮脑)48例,现将其临床表现与脑电图(EEG)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23岁,平均9.2岁,其中3~10岁35例(72%)。当地有腮腺炎流行。

    1.2 临床表现 本组均急性起病,有高热、头痛、呕吐、嗜睡,腮腺和(或)颌下腺肿大,并有脑膜剌激征,20例巴彬斯基征(+),15例有惊厥或昏迷。血像均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轻度增加(18~500×106/L)、淋巴细胞增加,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1.3 EEG结果 本组正常5例(12.5%),异常42例(87.5%),其中轻度异常16例(38.1%),中度异常23例(54.8%),重度异常3例(7.1%)。异常波的分布,绝大多数病例为弥漫性异常,少部分为前额或枕后部异常。

    2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儿童,好发于冬春季,腮脑是其常见并发症,在儿童中常发生流行。腮脑是一种RNA副粘病毒引起的脑炎和脑膜脑炎。腮腺炎病毒入侵后使软脑膜充血、水肿和单核细胞渗出,脑组织水肿、软化和灶性坏死,以及明显的白质脱髓鞘变化。这些病理变化,使脑自发性生物电位改变而出现EEG的异常。EEG变化主要反映脑实质受累情况,以弥漫性异常为主,本组结果与之基本相符。腮脑的EEG改变与病程的关系,急性期分为α波消失期、θ波期、δ波期三个阶段。伴有抽搐时可以有棘波、棘慢波综合,但此种癫痫性异常波多见于恢复期,在恢复期(3~4周)后EEG恢复正常(辐山幸大著.小儿实用脑电图学.1987)。本组EEG异常42例(87,5%),提示EEG对腮脑有早期诊断价值。尽管EEG对腮脑的诊断无特异性,但在病史明确的情况下,作为无创性的EEG检查,其异常率高、出现早,对腮脑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收稿1999-10-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