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53856
46例自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刘凌 罗祖明

    单位:刘凌(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成都,610041); 罗祖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成都,610041)

    关键词:

    华西医学68 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0179(2000)01-0094-01▲

    自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虽然比较常见,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较高。为了总结经验,现将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9年10月住院确诊的46例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中,男38例,女8例,男女之比4.75∶1。年龄17~89岁,平均62岁,其中<39岁2例(4.3%),40~49岁4例(8.7%),50~59岁11例(23.9%),60~69岁14例(30.5%),70~79岁13例(28.3%),>80岁2例(4.3%)。有头伤史者16例(34.8%),但均较轻微。
, http://www.100md.com
    1.2 首发症状及体征 头痛27例(58.7%),呕吐12例(26.1%),头昏9例(19.6%),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各4例(8.7%),大小便障碍3例(6.5%),反应迟钝、颈痛、行走不稳、失语各2例(4.3%)。肢体不同程度偏瘫18例(39.1%),视乳头水肿14例(30.9%),脑膜刺激征阳性6例(13.0%)。

    1.3 影像学检查 40例行头颅CT扫描,6例经头颅MRI检查确诊。血肿单侧33例,双侧13例,其中额叶2例,额顶叶5例,额颞叶4例,颞顶叶4例,额颞顶叶22例,额颞顶枕叶9例。血肿在CT上呈等密度19例,低密度13例,混杂密度8例。10例中线结构移位。有2例呈颅内低压综合征表现的病人,MRI检查显示均匀性脑膜增厚,后经CT检查确诊。

    1.4 治疗及转归 5例因血肿量较少,无高颅压症状行保守治疗,经开颅手术摘除血肿或钻孔血肿引流治疗38例,血肿量50~300ml,术后病情逐渐恢复痊愈出院。自动出院放弃治疗2例,因病情重家属拒绝手术治疗死亡1例。
, 百拇医药
    1.5 误诊原因 因发病急,有一侧化神经体征误诊为急性脑梗死者14例(30.4%)和脑出血6例(13.0%);因头痛、颈僵、血性脑脊液而无定位体征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者4例(8.7%)和脑膜炎者1例(2.2%);因仅有搏动性头痛、头昏、失眠和记忆障碍等误诊为血管性头痛或脑动脉硬化症者4例(8.7%);因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者5例(10.9%);因亚急性颅内高压进行加重,有眼底视乳头水肿误诊为颅脑肿瘤者2例(4.3%)。误诊为上感5例(10.9%),颈椎病2例(4.3%),颅内低压综合征2例(4.3%)和高血压病1例(2.2%)。

    2 讨论

    本组自发性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为急性脑卒中者最高(20/46,43.5%),其次为病毒性脑炎(10.9%),蛛网膜下腔出血(8.7%),血管性头痛或脑动脉硬化症(8.7%),误诊为脑肿瘤和脑膜炎者比较少见。由于本组病例年龄偏大,60岁以上发病者占63.0%(29/46),缺乏头伤史或头伤史轻微已被病人忽略,发病急骤酷似脑卒中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症状轻微无特异性,或呈行性发展的颅内高压,或因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酷似颅内肿瘤或脑炎而被误诊。本组虽有34.8%的病人有头伤史,但均较轻微,也是慢性硬膜下血肿误诊的重要原因。由于老年病人常有脑萎缩和轻微认知功能障碍,许多与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有关的因素如头伤、酗酒等往往被忽略,即便发生出血,但因颅腔空间大,代偿能力强,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出现晚或缺乏,这些因素均会导致本病不能及时正确的诊断。我们认为提高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警惕性,对疑诊病例追踪观察,及时进行颅脑(CT)或(和) MRI检查对明确诊断甚为重要。除轻症病例外,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收稿日期:2000-01-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