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07338
EB病毒感染所致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二例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2000年第2期
     作者:朱从龙 严海林

    单位:朱从龙(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223300); 严海林(血液室)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246 EB病毒(EBV)感染可累及全身多脏器系统,在血液系统的并发症常见的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等,但并发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临床少见,现将本科收治2例报告如下。

    例1,男,10岁。因发热伴面色苍白9天入院。患儿发热且逐渐出现面色苍白,尤以口唇、甲床为明显。查体:发育、营养中等,中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右颈部及左颌下各触及一枚蚕豆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可活动,无压痛,双眼睑轻度浮肿,咽充血,双扁桃体Ⅰ°肿大,表面充血,心肺正常,肝肋下1.5厘米,剑突下1.0厘米,脾肋下1.5厘米,质均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47g/L,红细胞1.59×1012/L,白细胞2.9×109/L,中性粒细胞0.51,淋巴细胞0.43,异形淋巴细胞0.06,血小板144×109/L,网织红细胞0.05%。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占10%;红细胞系统幼红细胞: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占7.5%,中幼红细胞占1.5%,晚幼红细胞仅占0.5%,粒红比例7.3∶1,全片见208枚巨核细胞,血小板散在中小簇易见。血Coombs试验阴性,糖水试验阴性,VCA-IgA抗体阳性。诊断:EBV感染并发纯红再障。经输血及强的松2 mg.kg-1.d-1口服24天,血红蛋白达111 g/L,红细胞3.5×1012/L,强的松减量并给维持量口服共3个月。目前仍在治疗观察中,病情稳定。
, 百拇医药
    例2,男,4岁。因面色苍白1个月入院。1个月前曾发热1周,在外院拟为“扁桃体炎”,查血红蛋白60 g/L,予维生素B12肌注及生血糖浆口服,1周后查血红蛋白27 g/L,红细胞1.42×1012/L。查体:神清,精神差,右颈部可触及一枚蚕豆大小的肿大淋巴结,可活动,无压痛,心肺正常,肝肋下1.5厘米,剑突下2.0厘米,脾肋下1.5厘米,质均Ⅱ°。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31 g/L,红细胞1.1×1012/L,白细胞4.7×109/L,中性粒细胞0.41,淋巴细胞0.55,异形淋巴细胞0.04,血小板335×109/L,网织红细胞0.4%。骨髓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红细胞系统仅原始红细胞1.2%,早幼红细胞0.4%,中幼红细胞以下细胞未见,粒红比例34.7∶1,幼稚淋巴细胞占3.2%。X线胸片正常。血VCA-IgA抗体阳性。诊断为EBV感染并发纯红再障。给予输血及强的松2 mg.kg-1.d-1口服27天,血红蛋白达112 g/L,治疗3个月后家长擅自停药致病情反复,恢复治疗后病情好转。
, http://www.100md.com
    讨 论

    EBV是一种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人体感染EBV后急性期主要为VCA-IgM抗体阳性,VCA-IgA和IgG抗体在急性期也可增高。本文2例患儿经VCA-IgA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结合患儿有发热、扁桃体炎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考虑为EBV近期感染。实验研究证明外周血中的异形淋巴细胞是一群被激活的T杀伤细胞,EB病毒感染是一个T细胞激活过程,杀伤性T细胞起关键性作用。而纯红再障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中幼红细胞分化增殖障碍,从而导致严重贫血的疾病,其共同特点为骨髓单纯红细胞系生血缺陷,致使外周血中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极低或缺乏,而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细胞免疫异常为其发病机制之一,即可能与抑制性T细胞增多或自然杀伤细胞增多有关。从本文2例患儿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看,也说明存在免疫机制的参与。由于有明确的EBV感染史,继之出现贫血,结合外周血和骨髓检查符合并发纯红再障的诊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