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1957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胶原酶溶盘术的护理配合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骆伟娟

    单位:骆伟娟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泉山医院 柳州 545005)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盘术;护理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0002155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5817(2000)02-0337-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多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目前,胶原酶溶盘术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手段[1]。我院自1998年5月开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胶原酶溶盘术以来,已顺利为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治疗,术后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及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22~56岁,平均40.5岁。病程最长者23年,最短者1月。所有病人均经过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L3~41例,L3~4+L4~54例,L4~510例,L4~5+L5-S110例,L5~S11例。

    1.2 治疗效果 本组26例病人,术前经过常规准备,在X线电视透视准确定位下,行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胶原酶溶盘术,有效率90%,优良率70%,无一例发生异常并发症。

    2 术前准备

    2.1 病人准备 常规作普鲁卡因过敏试验和碘过敏试验,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等。术前访视病人,向患者介绍手术经过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 百拇医药
    2.2 穿刺包及药物准备 特殊椎间盘穿刺针、不锈钢尺、孔单、手术衣等用物打包高压灭菌。药物:注射用胶原酶(鞍安第二制药厂生产),利多卡因、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平衡液、肾上腺素等。

    2.3 手术操作室的准备 术前对手术操作室(X线电视透视室)常规进行清洁除尘、紫外线空气消毒1h,以确保手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3 术中配合

    3.1 帮助病人取俯卧位,双手自然置于头部两侧,下腹部垫一软枕,使腰骶部抬高,并嘱病人全身肌肉放松,以利于穿刺。

    3.2 协助术前进行穿刺点定位,以被治疗椎间盘的对应棘突间隙中点的体表投影为定点,由该点向脊柱中线旁侧6~8cm的水平距离为穿刺点,并用龙胆紫作标记。

    3.3 穿刺前给病人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静滴平衡液;局部常规消毒、铺单、用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当术者进行穿刺时,护士要随时观察病人有无不适反应,并注意观察术者进针角度是否适合。进针角度一般与躯干矢状面呈45~60°角,如要对L5~S1椎间盘治疗,穿刺针尾部须向患者头部倾斜20~30°角。穿刺完毕,协助术者用无菌巾覆盖穿刺针及手术野,重新调整病人体位,配合放射医师进行正侧位X线电视透视。证实穿刺针所在部位准确无误后,给病人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以防过敏反应。根据病人病情需要按医嘱将400~1200U胶原酶溶于生理盐水2~3ml内,由术者从穿刺针缓慢注入。注药完毕,继续观察病人5~10min。拔出穿刺针后,络合碘消毒针眼,贴上创可贴,平车送回病房,嘱病人屈膝屈髋体位卧位休息4~6h。
, http://www.100md.com
    4 体会

    4.1 胶原酶在生理酸碱度和温度下,具有水解天然胶原蛋白的作用,从而能溶解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不会损伤邻近结构,不破坏细胞膜和神经组织[2]。因此,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胶原酶溶盘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且此手术操作简单,对病人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具备X线电视透视条件的基层医院均可开展,值得推广。

    4.2 护士必须熟悉手术操作程序,并要有相关的解剖知识和胶原酶药理知识。术中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如病人诉穿刺侧腰部、臀部及下肢有异常疼痛或麻木时,应立即报告手术者及时退针,重新调整进针角度及方向;若病人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按药物过敏反应的处理原则进行抢救及护理。

    4.3 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发生椎间盘感染并发症。

    4.4 做好术中病人的心理护理,特别是在注射胶原酶溶液时,由于椎间盘内压力增高,有些病人可出现暂时性的疼痛加剧。此时应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并安慰病人,鼓励病人,必要时可按医嘱适当给予镇痛剂。

    参考文献

    [1] 施峰,刘恩祥,魏梧桐,等.经骶管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1999;20(1):69

    [2] 汪国斌,贾连顺,江焰生,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溶核治疗的临床研究[J].颈腰痛杂志,1998;19(1):58

    收稿日期:1999-12-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