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2699
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蒋尧传 唐志宏 辛桂桐

    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广西桂林市 541001

    关键词:臀肌挛缩症;挛缩带切除松解术

    华夏医学000230 1987年8月至1998年12月收治臀肌挛缩症(gluteal muscle controuture,GMC)19例,现采用挛缩带切除松解术治疗,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年龄3~19岁,平均9岁。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或侧卧位,切口自髂后上棘下方沿髂嵴方向呈弧形,必要时可延至股骨大粗隆方向,也可沿臀部的纤维束带方向作切口。先显露深筋膜,若有纤维束带则切除之,随之显露臀大肌的纤维挛缩带,予切除。臀中、小肌若有挛缩,应予切断。切除后,检查髋关节的屈曲、内收及内旋活动,如恢复正常则结束手术。若未完全恢复,则需同时切断臀大肌连续于髂胫束的肌膜或髂胫束,甚至影响髋关节内收、内旋的肌群也需切断。术后行患肢皮牵引1~2周。解除皮牵引后,即可开始作髋关节的功能锻炼。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19例,术后随访15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9年。疗效评价标准[1]:步态、并膝下蹲、交叉腿试验、对运动和体力劳动的影响。优:4项均正常;良:步态正常,并膝不能完全下蹲(中立位屈髋120~130度)和/或交叉腿试验完成稍差(髋内收10~20度),对运动和体力劳动基本无影响;可:轻度“八”字步态,并膝下蹲受限(中立位屈髋90~120度)和/或交叉腿试验完成差(髋内收0~10度),对运动和体力劳动有一定影响;差:手术无效。本组优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6.7%,无1例坐骨神经损伤、术后血肿感染及术后复发病例。

    3 讨论

    有关臀肌挛缩症的致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多认为与臀部反复肌肉注射有关。国内区域性调查显示儿童患病率为1%~2.49%[2,3],并指出苯甲醇作青霉素溶媒是最危险的致病因素,且开始肌肉注射年龄越小,发病机率越高[1]。姜洪和[4]等认为本病亦存在先天性及遗传因素。
, 百拇医药
    对于先天性的婴幼儿患者可先予挛缩组织的牵引按摩,2个月后若失败则考虑手术治疗,而对于年龄稍大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施行手术的目标是松解臀肌与皮肤、深层组织的粘连,切除致密肌组织的瘢痕,使被动、主动屈髋至大致正常范围。笔者体会通过挛缩带切除松解以矫正臀肌挛缩畸形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纤维变性组织须彻底松解(包括皮下纤维束带、臀筋膜、肌肉纤维束条等),并将纤维变性明显的组织行部分切除。松解程度应使髋关节于内收、内旋各约10度位,可由伸直位(0度)屈曲到120度以上[5]。若术中松解挛缩组织不彻底,则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6]

    手术止血要彻底,手术过程尽可能用电刀操作,边剥离边止血。术灶应放置负压引流,并用棉垫加压固定24~48h,以防形成术灶血肿,发生感染及术后血肿机化粘连以影响术后恢复。如有条件,也可在松解术完成后用玻璃酸钠2~3ml涂抹于切断的组织表面,以防术后粘连。

    术后行皮牵引以防止习惯性挛缩位或因手术创伤疼痛而造成的挛缩体位。皮牵引去除后,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对预防术后粘连亦有重要意义。往往在行髋关节功能锻炼半年后可收到良好疗效。
, http://www.100md.com
    治疗臀肌挛缩症手术虽简单,但若不认真对待,操作不仔细,则有可能导致坐骨神经损伤[6]。故思想上不能放松,手术分离解剖层次时要细致,视野暴露要清楚。行组织松解时,应先将挛缩的组织分束,用血管钳挑起,且要逐渐切断挛缩组织。在松解大转子后缘挛缩的臀中、小肌时,细致操作尤为重要,且应谨慎使用电刀,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参考文献

    1,黄耀添,李建文,雷伟,等.臀肌挛缩症的病因、类型及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99,19(2):106

    2,Peiro A,Fernandez CI,Gomar F.Gluteal fibrosis.J Bone Joint Surg(Am),1975,57:987~990

    3,张佳勋,郑之和,傅正元.12459名小儿臀肌挛缩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0,11(6):363

    4,姜洪和,王长纯,林之虎.先天性臀肌挛缩症.中华骨科杂志,1987,7(4):292

    5,沈品泉,汪启.臀肌挛缩症诊治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3):229

    6,刘国辉,杜靖远,杨述华,等.臀肌挛缩症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中华矫形外科杂志,1999,6(4):245

    (收稿 1999-09-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