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脏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9352
苯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心脏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闫威 程玉海

    单位:闫威(营口市中心医院, 辽宁 营口 115002); 程玉海(营口市中心医院, 辽宁 营口 115002)

    关键词:

    心脏杂志000258 本文作者总结了5年来收治的80例心衰患者, 其中以应用苯那普利组患者为治疗组(40例), 常规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做比较分析。

    80例中, 缺血性心脏病41例, 高血压心脏病28例, 扩张型心肌病4例, 风湿性心脏病6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年龄38~72岁, 心功能分级(NYHA)Ⅱ~Ⅲ级, EF值<55%。 两组年龄, 性别, 疾病种类。 心功能分级均无显著差异。 治疗组在心衰常规治疗同时应用苯那普利2.5~20 mg, 每日1~2次, 使血压不低于95/6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宜, 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 包括洋地黄制剂、利尿剂, 硝基类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 住院时间10~14 d, 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为显著疗效, 改善Ⅰ级为有效, 并统计6个月后再住院情况。

    结果是治疗组有效率97.5%, 显效率75%, 再住院率15%; 对照组有效率90%, 显效率56.3%, 再住院率27.5%。 6个月内病死率治疗组是2.5%, 对照组7.5%。 统计处理为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苯那普利为长效转换酶抑制剂之一,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 使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及醛固酮的分泌均减少, 从而使水钠潴留减少, 减轻心脏的负荷, 并且不引起体内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物质增加。 近年临床研究证明, 它能改善左室重构, 使肥厚心肌逆转, 降低心衰死亡率,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是预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首要药物之一。 其主要的副作用为咳嗽、低血压, 减量使用大多数患者仍可耐受。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能否取而代之, 尚待进一步的临床资料证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