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脏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9372
动态血压24 h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心脏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米宏文 刘兆英

    单位:延安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 延安 716000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测定,动态

    心脏杂志000224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271(2000)02-0140-01

    非侵入性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且广泛地应用于研究和临床,为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1~3],作者拟就ABPM在高血压诊治中的价值作一概述。

    1 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
, http://www.100md.com
    一些患者在诊疗单位测量日间血压增高,而在诊疗单位以外环境,日间血压并不高,这种情况被广泛称为“白大衣性高血压”。造成这种日间血压的差异可能取决于多个因素,并不一定是真正的高血压患者。经过对普通人群和高血压患者比较,已经显示家庭测量或24 h动态血压监测所得到的血压比诊疗单位所测结果为低,即测值为125/80 mm Hg,而在诊疗单位测值约140/90 mm Hg(1 mm Hg=0.1333 kPa),所以当临床上怀疑单纯诊所高血压时,应通过家庭血压测量或24 h动态血压监测来明确诊断。一旦确定为单纯诊所高血压,其是否需要治疗,则应根据有无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如体质量、膳食、营养、心理、社会和脑、心、肾等靶器官损害而定,但是若不需治疗,也应密切随访。

    2 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一般认为血压昼夜波动规律的变化与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正常人血压呈明显昼夜波动性,动态血压曲线为双峰一谷[4],即凌晨02∶00~03∶00血压最低,清晨活动后迅速上升,在上午06∶00~10∶00及下午16∶00~20∶00各有一高峰期,继之缓慢下降,呈长柄杓形曲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波动曲线杓底变浅,总体血压水平较高,搏动幅度较大。若血压持续增高,且病程长,又有明显靶器官损害,则昼夜波动规律消失,此时除了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显著增高外,夜间/白昼的SBP与DBP比值降低,昼夜血压差值进一步缩小。24 h动态血压监测提供的24 h内最高SBP和DBP、白昼最高SBP和DBP、夜间最高SBP和DBP、平均血压值、基础血压值、血压昼夜波动曲线和短暂血压波动以及某一高界在24 h内所持续的时间可以判断高血压和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
, 百拇医药
    3 指导降压治疗

    临床选择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可参照24 h动态血压的高峰、低谷时间,选择作用时间与血压升高相适应的药物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较多的心血管事件常发生在清晨血压升高的第一个高峰期,因此降压治疗不仅应能降低已升高的血压,而且应能够恢复其紊乱的昼夜节律。有资料表明不同类型的药物对昼夜24 h内不同时段血压影响不同[5]:β阻滞使夜间SBP下降减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降低夜间SBP与DBP较明显,钙拮抗剂或利尿剂对昼夜节律的影响不明显。由此可见,对于夜间血压下降明显的患者,可在早晨使用作用时间较短的药物或不影响夜间血压的药物。近年的临床研究证明:24 h动态血压曲线呈“非杓形”即昼夜节律消失者需在整个24 h内平稳降压,使用有效降低夜间血压药物来恢复正常昼夜节律,而且通过ABPM确定药物是否能有效控制24 h血压,观察药物对某一特定时间内(如清晨)血压升高的治疗效果,从而有助于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防止过度降压,监测抗高血压治疗是否超过了血压的安全范围,在直立、运动或休息时血压是否过度降低。因为血压过度下降,尤其DBP降低似乎心肌梗死发生率较高。
, http://www.100md.com
    4 评价降压疗效

    在临床研究中,利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价降压药物降压持续时间及量效关系,评价治疗过程中休息、情绪变化、活动状态下血压总体水平、药物作用高峰与持续时间、同一药物不同制剂的降压效应,通过比较同一药物不同给药时间的降压效应、不同类型高血压药物作用差别及其联合应用效果,将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可以预料,随着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将更加广泛,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Bald M, Buscher R, Eilmes KJ, et al.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for evaluation of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J]. Pediatr Nephrol, 1999, 13(9): 996.
, 百拇医药
    [2] Kohlmann Junior O, Jardim PC, Oigman W. Brazilian multicenter study on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of trandolapril in mild-to-moderate essential arterial hypertension. EMBATHE substudy with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J]. Arq Bras Cardiol, 1999, 72(5): 547.

    [3] Durel LA, Hayashi PJ, Weidler DJ, et al. Effectiveness of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in office and ambulatory settings: a placebo-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atenolol, metoprolol, chlorthalidone, verapamil, and an atenolol-chlorthalidone combination[J]. J Clin Pharmacol, 1992,32(6):564.

    [4] 黄人文. 80例高血压病合并脑梗塞动态血压监测分析[J].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6,12(4): 214.

    [5]O'Brien E, O'Malley K, Cox J, et al.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the evaluation of drug efficacyc[J]. Am Heart J, 1991, 121(3 Pt 2): 999.

    收稿 1999-10-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