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22165
Aulen材料与传统基托材料联合用于制作活动义齿的效果及体会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谭锦生 王焱

    单位:谭锦生(湛江港务局港 湾医院口腔科,湛江 524008);王焱(中山医科大学光华口腔医院修复科,广州 510060)

    关键词:弹性材料;传统基托材;活动义齿

    广东医学院学报000244Aulen材料与传统基托材料联合用于制作活动义齿的效果及体会

    文章编号:1005-4057(2000)02-0191-01

    过去,口腔科常采用硬树脂复合物(即传统基托材)和锻丝卡环联合制 作活 动义齿;但对于牙列中大部分牙缺失,仅余留少数牙,固位型不佳或位置排列不利于义齿固 位、稳定的患者,用锻丝卡环设计就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Aulen弹性材料制作隐形义齿逐渐开始应用于口腔修复领域 ,它具有操作简 单,压力灌注一次性成型,义齿美观,轻巧耐用,弹性好不易折断等优点,但制作大面积基 托的弹性义齿费用昂贵,而且灌注效果尚未稳定。为降低成本并保证基托的适合性, 1997年5月以来作者尝试将两种材料联合应用制作上述病例的活动义齿5例, 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年龄50~65 岁。全口仅余留中切牙和侧 切牙者3例,仅余留孤立1例, 1例。余留牙牙周健康、稳固。

    1.2 设计制作过程

    (1) 在一个工作模型上用红色彩笔在基牙唇侧(或颊侧)软组织倒凹区画出弹 性固位卡环的位置、形状、大小的范围。按照设计图在其上铺蜡,要求厚度一致。颈 缘线及蜡表面均应雕刻光滑整洁,力求自然。进一步将蜡适当延伸至缺牙区牙槽嵴 顶上,并且在延伸部位的蜡型中间设计一些网眼、钉洞,在边缘雕刻出倒凹形状, 以便与传统基托材形成机械锁结固位。(2) 常规包埋,用Aulen材料一次性注塑成型。(3) 口内试戴弹性材料卡环合适后,用蜡固定于另 一工作模型上,取关系,上架,弯锻丝卡环,排牙。常规包埋,用传统基托材充胶。最 后打磨抛光戴牙。
, 百拇医药
    2 结果

    5名患者义齿戴入口内后,外表美观,固位良好,基牙无压迫感,咀嚼功能恢复良 好,且取戴方便。经1 年观察,义齿固位良好,弹性材料卡环无变色,无变形折 断,基牙牙周健康、稳固,叩诊无痛,临床疗效满意。

    3 典型病例

    女性,52岁。主诉:上颌活动义齿固位不好,易松动脱落,且前牙金属卡环暴露 不美观,咀嚼时压迫前牙不适,要求重新镶牙。检查:缺失,牙槽嵴吸收明显,无倒凹,牙周健康, 原义齿为传统基托材料和锻丝 卡环联合制作的,修复体易翘动松脱。设计:在 唇侧牙龈倒凹区上制作弹性材料围 卡固位并与传统基托材联合应用制作活动义齿。结果:义齿美观,固位良好,基牙 舒适,咀嚼功能好,疗效满意。

    4 讨论

    4.1 该类病例义齿设计的适应证
, http://www.100md.com
    对于该类型义齿的设计,必须严格选择适应证,本设计只适应于:牙列中大部分牙 齿缺失,仅余留少数牙,余留牙固位型不佳(无倒凹)或位置排列不利义齿固位、 稳定(支点线呈线型或仅有一个孤立牙),用传统卡环设计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者, 如全口仅余留中切牙和侧切牙或个别后牙。但对于牙列中余留牙较多的Kennd y 分类各类活动义齿的设计,还是用传统方法制作义齿为好,因为牙列中余留牙 多,可在健康的基牙上安放卡环和牙 合 支托,利用基牙的倒凹固位,由天然牙和粘膜 共同承担 力,义齿固位更理想,更能发挥义齿的功能。

    4.2 本设计的优点

    (1) 充分利用软组织倒凹,固位良好,且不受基牙外形影响。(2) 采用粘 膜、软组织倒凹固位,当义齿移动时,刺激卡环相贴合牙龈组织,产生按摩效果, 从而增加牙龈组织的健康,对基牙侧向力小。(3) 前牙区可避免金属卡环暴露。 Aulen材料由于润湿时与天然组织融合为一体,而分辨 不出真伪,高度美观,可消除患者心理顾虑。
, 百拇医药
    4.3 设计制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1) 该类卡环固位主要是依靠利用软组织面中倒凹,设计时应顾及固位与稳定二 者平衡。(2) Aule 弹性 材料与甲基丙稀酸甲脂基托材料无化学结 合力,故制作时必须设置一些钉洞、网眼及倒凹形状进行机械锁结,加强二者结合。 弹性基托做薄些,以便包埋在硬质树脂基托中,同时不阻碍塑料牙排牙。(3) 两种材料交界处适当加厚,以防止折裂。(4) 卡环蜡型制作时,应根据牙龈组 织形状均匀铺盖,力求自然,以达到貌似天然组织的目的。

    作者简介:谭锦生,男,1970年11月出生,大专,医师

    收稿日期:1999-12-30;修订日期:2000-01-3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