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齐鲁医学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24730
早期胃癌内镜诊断49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齐鲁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焦建新 原皓 康宝林 方继伟 张玉太

    单位:焦建新(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山东省潍坊市261031);原皓(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山东省潍坊市261031);康宝林(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山东省潍坊市261031);方继伟(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山东省潍坊市261031);张玉太(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山东省潍坊市261031)

    关键词:胃肿瘤;内镜检查;诊断

    齐鲁医学杂志000220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0341(2000)02-0117-02

    1988~1997年,我们通过内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早期胃癌49例,现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49例,男36例,女13例;年龄30~78岁,平均53.2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34例(69.4%),腹胀30例(61.2%),食欲不振24例(49.8%),消瘦15例(30.6%),黑便14例(28.6%),上腹部压痛38例(77.6%)。

    1.2 内镜检查结果

    1.2.1 癌灶部位 癌灶位于胃窦部18例,其中1例有2个癌灶;胃体部15例,其中1例有2个癌灶;胃角6例;贲门胃底部10例。

    1.2.2 癌灶大小 ≤0.5cm者2例,0.6~1.0cm者13例,1.1~2.0cm者22例,>2.0cm者12例。

    1.2.3 内镜下分型 Ⅰ型2例,Ⅱa型5例,Ⅱb型3例,Ⅱc型19例,Ⅲ型8例,Ⅱc+Ⅲ型9例,其他混合型3例。
, 百拇医药
    1.2.4 浸润深度与淋巴转移 黏膜内癌28例,黏膜下癌21例。49例中有9例发生淋巴转移,转移率18.4%,其中黏膜内癌转移率7.1%,黏膜下癌转移率3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882,P<0.05)。

    1.2.5 癌周黏膜病变 癌周黏膜伴有程度不等的癌前病变,其中伴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61.2%),肠上皮化生27例(55.1%),不典型增生25例(51.0%),胃溃疡18例(20.4%)。

    1.2.6 组织学类型 管状腺癌31例(63.2%),乳头状腺癌3例(6.1%),低分化腺癌9例(18.4%),印戒细胞癌4例(8.2%),黏液腺癌2例(4.1%)。

    2 讨 论

    我省为胃癌高发区之一,要提高胃癌病人的生存率,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本组资料显示,黏膜内癌的淋巴转移率为7.1%,而黏膜下癌的淋巴转移率达33.3%,差异有显著性。这是由于黏膜下层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淋巴管网,肿瘤一旦侵犯此层,发生转移的机会就增多,预后就差[1],因此要做到早期诊断。目前内镜检查是最有效的诊断手段,因此提高胃癌内镜下早期诊断水平尤为重要。结合本文资料我们体会,隆起型早期胃癌(Ⅰ,Ⅱa型)内镜下表现为隆起边缘不整,表面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结节状,颜色发红或褪色,光泽减退或消失,质硬易出血。当病变最大直径<1cm时,其表面可以是平滑的。若病变直径>2cm,隆起中央有凹陷、糜烂,则为黏膜下浸润的表现[2]。凹陷越大、越深,癌的浸润亦越深。平坦型早期胃癌表现为单一的黏膜变色区与周围界限欠清,可见不均匀的发红或褪色,黏膜呈细颗粒状改变,光泽下降。胃小区结构紊乱不清。该型发现较为困难,若借助于色素染色技术,可较清楚地显示出局部黏膜结构,以指导活检,从而提高活检阳性率。凹陷型早期胃癌包括Ⅱc型、Ⅲ型、Ⅱc+Ⅲ型等混合型,本组中尤以Ⅱc型居多(38.8%),与文献报道相近[3]。内镜下Ⅱc型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浅凹陷区,凹陷中心呈不规则颗粒状或结节状,有时可见残留岛状黏膜,这是早期胃癌存在的有力证据[4],其颜色发红,充血,有不规则的苔和黏液附着。癌组织较脆,易出血。凹陷周围集中的黏膜皱襞的特殊形态是早期胃癌的另一重要特征,皱襞先端呈切割样或笔尖状,提示多为黏膜层浸润。若呈杵状肥大、结节状或相互融合肥大,则提示黏膜下层浸润。Ⅲ型早期胃癌多位于溃疡的内缘,内镜下可见溃疡边缘不整,局部光泽下降,质硬易出血,再生上皮排列紊乱,局部胃壁扩张性差。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恶性溃疡有时会出现假性愈合而貌似良性溃疡,但经追踪观察中心溃疡又会形成,此种改变在长时间内可反复出现,即所谓“恶性周期”,故对胃溃疡病人要定期复查,以免漏诊[5]。此外早期胃癌存在多发癌现象,本组病人有2例为双癌灶,提示当发现一处病变后,不要忽视对其他部位的仔细检查。
, 百拇医药
    准确地掌握活检部位及时机是提高活检阳性率的关键。对隆起型病变,活检材料应在其顶端中心采取;凹陷型病变则应在其内侧缘采取;而在恶性周期中,以瘢痕期取活检阳性率最高,取材要大、块数宜多,我们一般取5块以上。活检的同时还可行胃黏膜刷检,以提高检出率。另外,根据条件联合应用色素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更可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6]

    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本组病人表现为上腹部疼痛(69.4%)、腹胀(61.2%)、食欲不振(49.8%)、消瘦、黑便、上腹部压痛等,易当作一般性胃病处理而延误诊治[7],因此进行内镜普查很有必要。但开展此项工作对我们来说尚有难度。从本组资料看,40~59岁的病人占67.4%;49例病人癌周黏膜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占61.2%,肠上皮化生占55.1%,不典型增生占51.0%,胃溃疡占20.4%.据此我们认为,应将40~59岁,有上消化道症状并伴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等癌前病变病人列入内镜重点检查对象,追踪观察即可从中发现早期胃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 焦建新,男,1964年10月生,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尹浩然,朱正纲,曹卫新,等.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1990,10(5):277

    2,殷 萍,许幼如.早期胃癌内镜形态学诊断进展[J].内镜,1994,11(4):220

    3,全国胃癌病理协作组.1447例早期胃癌病理分析(一)[J].中华消化杂志,1990,10(5):287

    4,林三仁.胃癌[A].见:李益农,陆星华主编.消化内镜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252~265

    5,全国胃溃疡癌变研究协作组.胃溃疡癌变与早期胃癌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1991,11(5):282

    6,夏玉亭.内镜下诊断早期胃癌的几种方法探讨[J].内镜,1994,11(3):142

    7,吴云林,胡运彪,张德中,等.25年间早期胃癌临床诊断的回顾——附127例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1988,8(1):24

    (1999-03-21收稿 2000-04-11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