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花类 > 槐米(槐花)
编号:10230277
槐米炮制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时珍国医国药》 2000年第2期
     作者:赵新芝 郭长强 韩莉 梁瑞雪

    单位:赵新芝(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14);郭长强(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14);韩莉(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14);梁瑞雪(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14)

    关键词:槐米;炮制工艺;药理研究;化学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000294 摘 要:对20 a来槐米的炮制工艺、炮制品药理变化研究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为槐米的科学炮制、提高槐米质量和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0)02-0183-02▲

    槐米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或花蕾。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能。临床多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等症的治疗。槐米的饮片有炒槐米、槐米炭。槐米炭炮制程度为“照炒炭法炒制表面焦褐色”[1]。但在实际炮制中,因各地、各人掌握程度有别,致使槐米炭质量差异。为了保证和提高槐米炭质量,已有许多关于槐米炮制的研究探讨,为了便于查阅研究,现将近年来对槐米炭的炮制工艺、质量研究等综述如下:
, 百拇医药
    1 炮制工艺与化学研究

    陈善信、赵荣华等以《中国药典》炮制法制备样品,对槐米炮制前后不同制品的鞣质和黄酮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认为炒槐米和醋炒槐米,均可使鞣质含量增高。其中醋炒槐米鞣质含量升高程度比炒槐米稍多(一般认为,鞣质含量越高,则止血作用增强,这与中医理论认为醋味具收敛性,对止血可起协同作用的看法是一致的)。两种炮制品芦丁含量较生品稍高,可能与加热处理过程中,槐米部分有机物质破坏,而使芦丁含量相对升高所致。表明传统的炮制方法是与临床相吻合的[2]

    崔学义等以传统炒炭操作方法制备样品,考察了槐米炒炭的投料量相同,炒炭温度、炒制时间各不相同对槐米进行炒制。其得炭率基本一致。以氧化还原法测定槐米炭中的鞣质含量,以槐米取样量按出炭率算取,相当10 g 生槐米,生品含鞣质0.745%,不同炮制条件下制得的三种槐米炭,鞣质含量基本一致(分别为:5.50%,5.46%,5.38%),也说明槐米传统制炭是有道理的[3]
, http://www.100md.com
    赵伟康等按常规加工炒制炭,对槐米炒炭质量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槐米炒炭过程中,鞣质含量开始急剧增加的同时芦丁显著降低。炒制温度达190℃时,槐米炭中鞣质含量是槐米的6倍,温度继续上升,则形成的鞣质又开始破坏,当温度超过250℃时,槐米炭中的鞣质几乎全部分解。并用纯芦丁进行对照加热炒炭实验。其转化为鞣质的温度,最高峰为230℃当超过这个温度时,鞣质也被破坏[4]

    原思通等用烘法(远红外辐射电子恒温烤箱烘烤),制备槐米炭,(选取150~250℃)2组21份槐米炭及槐米中的芦丁,作定温定时加热烘烤,然后测定各样品中鞣质的芦丁含量,结果表明,烘制温度在150~19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鞣质含量也相应增加,185~195℃加热炒30 min,所得槐米炭鞣质含量增至生品的5~6倍,当温度超过200℃时,鞣质和芦丁均有不同的分解破坏,至250℃时,其含量降至生品中鞣质含量的1/5或1/3以下,在测定芦丁时,发现芦丁受热后,可转化成鞣质。且主要为缩合鞣质。实验说明,槐米制炭温度的受热时间,是影响成品中鞣质含量以及芦丁转化成鞣质的重要因素,所以槐米“炒炭存性”可增强收敛止血作用,这似于鞣质含量增加和部分芦丁留存有关[5]
, http://www.100md.com
    王晓红以红外烘烤法,选用5种温度和时间指标进行烘烤炮制,研究温度对槐米中鞣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4℃烘烤的槐米中鞣质含量最高,215℃鞣质损失殆尽[6]

    江文君等用 DC-50型中药微机程控炒药机,设定不同炒制温度等工艺参数,观察外观形状及收得率,并对其鞣质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饮片受热温度范围是影响槐米炭鞣质增量与减量的关键性因素,炒药机的功能可保证槐米炭外观与内在质量的均一稳定。与槐米170℃以下炒制鞣质变化不明显;170~190℃内受热,鞣质含量迅速升高达数倍;190℃以上受热,鞣质含量开始下降;230℃左右受热,鞣质量可降至生品含量以下,实验与其变化规律相符[7]

    邓水荣等以烘炭法制备槐米炭样品,并进行鞣质和芦丁的含量测定及小鼠出血时间的研究比较,结果认为,160℃烘4 min 基本上可代替传统炒炭法,且烘制法能定时、控温、减少劳动强度,具有一定可行性[8]
, http://www.100md.com
    曾诠等应用正交设计对槐米进行炮制并以槐米中所含的鞣质、芦丁、槲皮素为指标,研究槐米炭炮制工艺。试验数据经多指标试验公式评分处理,得出最佳制炭工艺方案,即铁锅温度250℃,加热时间为10 min,药材投料为190 g,槐米温度为150℃。并提示,槐米温度应控制在210℃以下,在194~210℃范围为宜,出炭率控制在82%~83%。因在实验中发现,槐米温度超过210℃,三成分均下降[9]

    倪永兴等应用多指标试验全概率公式评分法结合正交设计,以槐米中所含鞣质、芦丁、槲皮素为指标,探讨槐米炭炮制工艺,获最佳方案为,即铁锅温度220℃,加温时间20 min,药材投料190 g[10]

    盛瑞才等按《中国药典》方法炒炭制备样品,并对蒲黄、槐米、栀子、侧柏、牡丹皮等五种中药炒炭后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制炭后,具有止血作用。用等离子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对制炭后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研究,表明,槐米、栀子、侧柏三种药材制炭后,其所测 Zn,Cd,Co,Cu等10种元素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并分析炭药中微量元素的升高,除药材制炭后元素富集的原因外,还和炒炭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有关[11]
, http://www.100md.com
    郭戎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槐米生品及用正交试验法炮制(参照传统炮制工艺制备槐米炮制品)的9种炮制品进行槲皮素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炮制品中槲皮素的含量高于生品,以180℃炒11 min 炮制品的槲皮素含量为最高[12]

    蒋纪洋等选择槐米炭炮制影响较大的制炭程度、炒制温度、时间、火候四个主要因素,每个因素选三个水平〔L9(34)〕,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制备样品,测其鞣质含量,探讨其炒炭工艺。结果为,控制温度140~150℃,炒3~4 min,使其表面焦褐色,内部深褐色,带有少量焦黑色斑的中炭为宜[13]

    2 炮制品药理研究

    王爱芳等对槐米炒炭后的成分及大鼠出凝血时间进行测定观察,表明鞣质含量显著减少,止血作用明显增加,与生槐米比较( P<0.01),证实槐米炭是具有止血作用的成分不是鞣质,推测芦丁似能拮抗槐米的止血作用,槐米炒炭后,大部分芦丁被破坏,使止血作用增强[14]
, http://www.100md.com
    徐志等为探讨槐米制炭后的止血作用,进行了145~240℃不同温度7个样品炒槐米炭以及去鞣质提取液的小鼠凝血时间、出血时间的影响观察。实验结果表明,190℃以前,槐米炭凝血止血作用随制炭温度增强而增强;以190~195℃制得的槐米炭凝血作用最强,生槐米水煎液凝血止血作用不明显( P<0.05);用适当温度炒炭后,其凝血作用增强很明显。说明炮制槐米时要求炒炭存性是有科学道理的,提示槐米制炭后止血、凝血作用与鞣质含量有关,是否含有其他止血成分,有待探讨[15]

    李军等经分析研究,炒炭后鞣质增加,止血作用增强;炭后鞣质减少,止血作用增强;止血物质和抗止血物质研究分析;而后认为,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是因其止血成分槲皮素的增加和抗止血成分异鼠李黄素的降低所致。同时为炭药止血原理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16]

    综上多个实验研究认为,槐米在炮制研究中,多以炒制和烘制工艺为主,两工艺各有所长,就控制温度来看,似以烘制法为优。在炮制过程中随炮制温度的升高,槐米化学成分鞣质和芦丁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即150℃开始升高直到达200℃,上升至高点,而后随温度的升高,化学成分便开始下降,250℃可降至原来1/3或1/5,也有报道215℃成分损失殆尽。通过药理出、凝血时间观察,也已证明药理作用与炮制存性程度的关系,可见制炭存性至关重要。
, 百拇医药
    目前槐米的炮制研究可见:炮制工艺主要为炒制和烘制工艺,且炒制工艺为多,炮制原理探讨主要以化学成分芦丁、鞣质、槲皮素、微量元素为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150℃鞣质开始上升,200℃左右升至高峰,而后下降。即随加热温度的升高,鞣质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槲皮素、微量元素含量炮制品大于生品。药理实验以出、凝血时间进行观察,止血作用与鞣质含量成正比变化,故建议制炭存性。然而研究对炮制设备、测温仪器、测温位置、及读取时间介绍并非一致,工艺实验多为小型实验。因此,对于中型生产,采用的设备、投料量等主要条件比较固定的条件下的最佳炮制工艺参数,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科学制定炮制工艺,以保证槐米的炮制质量,提高其饮片疗效。■

    作者简介:赵新芝(1975-),女(汉族),山东聊城人,现任山东中医药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Ⅰ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311
, 百拇医药
    [2]陈善信,赵荣华.醋炒槐米炮制前后鞣质和黄酮的含量变化[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14(6)∶31

    [3]崔学义,马兴臣,于 丽.槐米炭炮制工艺研究[J]中药通报,1987(6)∶22

    [4]赵伟康,洪筱坤,倪黎平.对炒炭止血炮制前后所含鞣质的分析[J].上海中医药,1963,(7)∶39

    [5]原思通,邓浩博,覃文红.槐米制炭温度与鞣质含量关系之探讨[J].河南中医,1984,(1)∶43

    [6]王晓红.槐花米中鞣质含量与炮制条件关系的探讨[J].中成药研究,1985,(4)∶18

    [7]江文君,李 川,李铁林.机制槐米炭的初步考察[J].中药材,1990,(9)∶23
, 百拇医药
    [8]邓水荣,应 平.槐米炒炭的结果简报[J].江西中医药,1991,(2)∶53

    [9]曾 诠,刘成基,倪永兴,等.应用正交设计研究槐米炭炮制工艺[J].中草药,1991,22(9)∶395

    [10]倪永兴,彭图婉,曾 诠.多指标试验全概率公式评分法研究槐米炭炮制工艺[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26(6)∶359

    [11]盛瑞才,丁安伟,向 谊.五种中药炒炭前后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96

    [12]郭 戎,丁安伟,张 永,等.炮制对槐米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7)∶406

    [13]蒋纪洋,李安全,孙荣秀,等.槐米炭炮制工艺探讨[J].中药材,1997,20(7)∶344

    [14]王爱芳,华伟国,吴溢敏.槐米炭的炮制研究[J].药学学报,1982(10)∶55

    [15]徐 志.槐米炭凝血、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西中医药,1990,(1)∶44

    [16]李 军,贾天柱.槐米炒炭的意义及其止血物质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3)∶34

    收稿日期:1999-08-18

    修稿日期:1999-09-27,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花类 > 槐米(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