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32526
胆囊切除术后并行双管引流(附795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杨邦俊 胡建水

    单位:杨邦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医院外科,陕西 西安 710003);胡建水(华山有色冶金机械厂职工医院外科,陕西 西安 710003)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引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000232 摘 要:目的 探讨并行双管引流在胆囊切除术后的作用。方法 对795例胆囊切除术后行双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8例发生胆瘘,胆汁引流量最多者达500ml/d,但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胆囊切除术后常规置放引流是必要的,并行双管引流简单易行,效果肯定。

    分类号:R657.4;R6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947(2000)02-0185-02▲
, http://www.100md.com
    胆囊切除术后腹腔置引流与否,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我们从1987年9月~1997年12月对795例胆囊切除术后应用经腹壁另行戳口置并行双管引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95例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男124例,女671例。年龄24~81岁,平均52.5岁。除2例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外,其余为胆囊结石。61例为急症手术,其余为择期手术。795例均在胆囊切除后关腹前,腹腔 置并行双管引流。两管为内径4mm之乳胶管,长25~30cm,其末端1.5~2cm处各侧剪直径约0.5cm之小孔,腹腔端分别置于肝下胆囊床及小网膜孔附近,即Morrison氏窝处。两管深度相差2cm左右,由右上腹已戳开之切口引向腹腔外,分别连接于床旁2个一次性引流袋,不作负压吸引,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并每日计量。

    2 结 果

    本组有8例术后出现胆汁瘘,占1%,均为择期手术 患者,男2例,女6例,年龄在34~58岁。术后第1d 引流量最多者为450ml,最少者为150ml;术后第4d总计引 流量最多者为1100ml,最少者为200ml (最多者达500ml/d)。其中2例在术后第3d,3例术后第4d有1根引流管已无引流液,术后第5d 8例双管均无引流液;8例均于术后第9~14d双管先后分别拔除。上述8例胆瘘均未出现胆汁性腹膜炎或其他并发症,仅2例出现一过性黄疸,切口均一期愈合出院。
, 百拇医药
    3 讨 论

    3.1 胆囊切除术后常规引流的必要性

    从胆囊床、胆囊管残端或损伤胆管漏出的胆汁有高度毒性,有的是被感染的,必须由腹腔引出。胆囊切除导致的出血及渗出也必须从腹腔引出。即使引流不能排出所有液体,至少也能及早引起外科医师警惕,及时处理某些并发症[1]。不主张常规引流者,实际上也给7%~35%的病人作了引流[2,3]。他们考虑行引流的因素为:急性胆囊炎、胆囊积脓、胆囊坏疽或穿孔、脓肿形成、胆汁或感染性溢出及胆总管探查等。本文8例均为择期手术,无上述任何急性炎症情况,术中解剖辨认清楚,止血完善,胆囊管残端均直视下双重并贯穿结扎,胆囊床用干纱布蘸擦后纱布无黄染。1例探查总胆管并置T管者术中缝合妥善,管内加压注水无渗漏,术后拔T管前造影证实T管无脱出及扭曲,然而本例术后 第1d却分别由T管及双管引流各引流出胆汁250ml及 400ml。另1例手术后第4d总量多达1100ml。这些胆汁很可能是经Luschka氏管而来,其他可能因素为忽略了的微细副肝管或T管周围缝隙及未能发现的胆道小损伤,以及术后奥狄氏括约肌痉挛而加重了术后胆汁漏出,但术中均难以预料术后是否会继发胆汁渗漏。术后腹腔内如此大量的胆汁渗漏若不经引流排出,势必造成胆汁性腹膜炎而被迫再次手术[1,4]。值得注意的是术者是自信不可能发生胆瘘才关腹的。在我们同道经验交流中不乏这种严重教训。由于作者常规并行双管引流,本文8例均未发生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说明胆囊术后常规引流是必要的。
, 百拇医药
    3.2 置引流管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Mittelman等[5]指出,放置引流需应用抗菌素。虽然Lewis[6]认为择期单纯胆囊切除后可以不用引流,但其设计周密的前瞻对比研究也证明,短期引流的应用没有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率及呼吸道并发症,也没有延长住院时间。本组资料支持此种观点。

    3.3 并行双管引流简单易行,效果肯定

    胆囊切除术后有些病例术后可有少量胆汁漏出,经腹膜吸收而不形成腹膜炎,这可能是引起某些患者术后一过性黄疸或“良性黄疸”的因素。但漏出量超过多少即可出现腹膜炎,笔者迄今也未见有这方面的文献报导。本文8例发生胆汁漏,其中3例术后4d总引流量不超过200~395ml,其余5例均在650~1100ml。笔者认为如果此8例患者不置引流物,其中3例或有可能术后出现所谓“良性黄疸”,可能不需再次手术;另5例则难免再次手术,如处理延误甚至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杨邦俊(1935-),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市第二医院主任医师,从事肝胆外科、腹部外科、腹腔镜外科等方面研究。

    参考文献:

    [1]Hoffmann J, Lorentzen M. Drainage after cholecystectomy[J]. Br J Surg, 1985,72(6):423~427.

    [2]Budd DC, Cochran RC, Fouty WJ. Cholecystectomy with and winthout drainage[J]. Am J Surg, 1982,143(3):307~309.

    [3]Johnson G, Gilsdorf R. Routine versus selective drainage of the gallbladder bed after cholecystectomy[J]. Am J Surg, 1981,142(6):651~653.
, 百拇医药
    [4]廖康恕.萎缩性胆囊炎术中未扎胆囊管2例教训[J].实用外科杂志,1991,1(11):39.

    [5]Mittelman JS, Doberneck RC. Drains and antibiotics perioperatively for elective cholecystectomy[J]. Surg Gynecol Obstet, 1982,155(5):653~654.

    [6]Lewis RT. Simple elective cholecystectomy: do drain or not[J]. Am J Surg, 1990,159(2):241~245.

    收稿日期:1997-03-21

    修稿日期:1998-01-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