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黑龙江医药科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34358
胸壁肿瘤外科治疗
http://www.100md.com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张尧杰 占鹏 李枫诗

    单位:张尧杰(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占鹏(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李枫诗(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胸壁肿瘤;手术治疗;X线

    黑龙江医药科学000297

    胸壁肿瘤是比较少见的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一定的特点。从1984~1998年我科共收治胸壁肿瘤57例,43例行手术切除占79%,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57例胸壁肿瘤包括肋骨肿瘤36例,胸骨肿瘤9例,深层肌肉肿瘤12例,男41例;女26例。年龄21~67岁,平均44岁。肿块多数可在体表触及到。骨性肿瘤质地硬,边界比较清楚。最大者约6cm×4cm。36例肋骨肿瘤,X线片可见肋骨破坏者18例占50%。肋骨骨质疏松膨大曾瘤样变化者13例占35%。胸骨肿瘤9例,位于胸骨柄的4例,胸骨体的5例。其中皮肤表面充血发红,类似感染者3例。胸骨肿瘤X线切位片均可见骨质破坏。肌肉深层肿瘤质地比较软,边界不十分清楚。X线片不易发现。57例胸壁肿瘤,43例行手术治疗。另14例在术前进行检查时证实为转移灶,未进行手术。
, http://www.100md.com
    2 手术方法

    53例胸壁肿瘤均行手术治疗。对术前X线片、细胞学证实为良性肿瘤者39例,选择切口超过肿瘤,切除病变组织到正常组织。其中5例由于肋骨膨大变形侵及邻近正常肋骨组织或由于肿瘤过大且靠胸前壁,在肿瘤切除后,缺损不能由牵拉附近组织覆盖,给予胸大肌、胸膜或打孔有机玻璃、涤纶布重建。对术前X线片、细胞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者。事先设计缺损面积,缺损重建替代物。采用块切除法一次完成。在14例胸壁恶性肿瘤切除中,除了深部肌肉组织肿瘤外均行胸壁重建术。其中利用肋骨、胸膜重建占60%。其余为涤纶布和有机玻璃。

    3 结果

    43例手术切除的胸壁肿瘤中,病理证实恶性肿瘤14例占32%。其中胸骨肿瘤5例,深层肌肉肿瘤6例,肋骨肿瘤3例。胸壁缺损需重建者13例占30%。胸壁肿瘤切除术后不需胸壁重建者恢复良好。需要胸壁重建者以胸壁重建范围越大其术后处理就越复杂。主要表现在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如疼痛、反常呼吸运动、刀口愈合延迟与存在皮下积液问题。53例胸壁肿瘤患者术后均康复出院。胸壁恶性肿瘤切除后一个月给予放化疗。其中已知1例在术后一年出现转移。2例健在。其余失去联系。良性肿瘤切除没有复发病例。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原发性胸壁肿瘤是比较少见的疾病。发病率比较低。一旦确诊需及时手术切除[1]。一般主诉为在胸壁可以触摸到一个不痛或触痛,质地比较硬的肿块。X线片可以发现。在深层肌肉的肿瘤有时需与胸壁结核相鉴别,主要方法以细胞学检查比较可靠。胸骨肿瘤皮肤充血肿胀与炎症不好区别。但做一个胸骨切位片就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骨质破坏、血象白细胞正常或略低,本组3例属于这种情况。胸骨结核也可以有骨质破坏,但胸骨结核患者其肿块皮肤外凸表面往往都有软化区,在细胞学检查时可以穿出干洛样的物质加以鉴别。胸壁肿瘤原则上讲是不应该或尽可能少的做组织活检[2]。但细胞学检查可以鉴别胸壁肿块是转移灶还是原发肿瘤。这一点在治疗方法上有很大区别。当然一旦确诊为原发性胸壁肿瘤就应该尽快手术治疗。对术前确诊为恶性肿瘤者或怀疑为恶性肿瘤者,根据肿瘤切除原则事先设计好切除范围,胸壁缺损替代方法。本组13例患者做胸壁缺损重建。我们体会是以自身组织为首选,如肋骨、胸膜、肌瓣。其次为人工合成材料如有机玻璃、涤纶布等。胸壁缺损重建是保证胸壁完整性的重要措施。不论何种替代物在术中都要缝合确实,严密止血,加压包扎。术后严格管理是防止出现积液,感染的重要措施[3]。块切除是胸壁肿瘤手术治疗的好方法。它在有效切除肿瘤,设计切口,重建胸壁都能够给予重要的参考尺寸。本组最大重建面积约18cm×15cm。良性肿瘤切除也可以块切除作为参考点,如肋骨肿瘤切除一根肋骨就足以切净;那么这一肋骨就作为块来参考,保证切除全部瘤样组织。胸壁肿瘤继发性肿瘤比原发性肿瘤多见。胸壁原发肿瘤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胸壁转移肿瘤可多发或孤立存在,可来自多种器官癌或肉瘤转移。对弧立存在的转移瘤细胞学穿刺检查或全身检查时可以确诊。转移性胸壁恶性肿瘤不以手术切除为主。如果疼痛剧烈可以单纯切除转移肿瘤缓解疼痛[1]。胸壁良性肿瘤切除之后复发率较低,胸壁原发恶性肿瘤切除之后需做化学疗法或放射学疗法支持。

    参考文献

    1.顾恺时主编.胸心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25~426

    2.D.C.萨比期顿,梁景仁,秦志端,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5);303

    (1999-12-13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