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40253
中枢性神经细胞瘤
http://www.100md.com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张军 周定标 张远征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853

    关键词:神经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000235 中图号:R7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139(2000)02-0100-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枢性神经细胞瘤(CN)男 8 例,女 2 例,男女之比为 4∶1。年龄 11~45 岁,平均 29.2 岁。

    1.2 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 9 例,其中伴视力下降 3 例、复视 1 例; 1 例仅表现为短暂性意识丧失。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1.3 特殊检查 术前行CT扫描 8 例,MRI检查 6 例。肿瘤最大径为 3.0~6.0 cm。部位:左侧脑室 2 例,右侧脑室 3例,双侧脑室 3 例,双侧脑室及三脑室 1 例,鞍上及三脑室内 1 例。CT显示为混杂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有轻度强化, 4 例伴有点状钙化, 1 例伴囊性变。肿瘤边界较清楚。MRI表现:以长T1 长T2 为主混杂信号,增强后可见瘤体内不强化低信号区。全部病例均有脑室扩大。

    1.4 治疗 4 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 5 例采用额中回-侧脑室入路, 1 例采用经胼胝体-顶枕联合入路。 10 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全切除 5 例,近全切除 3 例,大部分切除 2 例。术后并发症: 1 例因术区血肿死亡。术后常规行局部放疗。

    1.5 随访 术后随访 11 个月 ~ 5 年,未见明显肿瘤复发及残瘤增长。

    2 讨论

    中枢性神经细胞瘤是一种源于神经细胞的肿瘤,临床少见。CT平扫显示稍高或混杂密度影,瘤体内散在点片状钙化和微小囊变常见。增强后呈中度强化。MRI示稍长 T1 长 T2 为主信号,注药后亦为中度增强。T1 加权像增强扫描可了解肿瘤基底,如见肿瘤与脑室侧壁或透明隔广泛粘连时,则应高度怀疑CN可能。但MRI对瘤内钙化分辨较差,因此应二者结合判断。本组病例的光镜检查发现仍有其特点:形态较为一致的小圆细胞,部分有核周空晕或胞浆透明;岛状无细胞神经毡区域;肿瘤内血管纤细,部分呈透明变性;显著钙化。 10 例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瘤细胞可表达NSE(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YP(神经突触囊泡膜钙结合糖蛋白)两个神经元标记物。仅少量反应性星形细胞或室管膜细胞表达GFAP。 2 例肿瘤细胞有丝分裂活跃,但无明显内皮增生和坏死区。电镜检查 1 例示:带有大量神经突起的肿瘤细胞,胞浆量中等,其内可见细小囊泡及颗粒区,核周细胞器丰富,主要为线粒体、核糖体、滑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胞浆和突起内发现致密核心及外被包膜的神经分泌颗粒。与文献中描述相似。手术切除肿瘤仍为主要治疗措施。术后是否放疗,国内外仍有较大争议。对肿瘤生长迅速、浸润周围组织明显,在光镜下发现大量有丝分裂象、细胞增生和坏死者,以及未完全切除者,术后应予局部放疗。

    作者简介:张军,男,1972-01-23生,辽宁省新民县人,汉族,1995年第二军医大学毕业,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发表论文1篇。电话:(010)66937301

    收稿日期:1999-06-11

    修回日期:1999-08-0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