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脂垫移植的组织学实验研究
作者:樊立洁 陈关福 胡济安
单位:樊立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口腔颌面外科 310009);陈关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口腔颌面外科 310009);胡济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口腔颌面外科 310009)
关键词:颊脂垫;移植;组织学;动物;实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000210 摘 要:目的 为了解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组织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愈合过程中组织学的变化。方法 人为造成缺损区,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移植修复口腔内组织缺损,观察10周。结果 发现颊脂垫口腔面6~8周完全上皮化;脂肪组织逐步被纤维组织取代。再生的粘膜呈粉红色,类似于正常的口腔粘膜,50%的实验动物愈合后粘膜存在轻度瘢痕。结论 该组织瓣解剖恒定,易获取,供区与受区近,可在同一切口内完成,供区隐蔽,不影响外观及功能。此方法为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79(2000)02-0128-03
EXPERIMENTAL STUDY ON HISTOLGICAL CHANGES
OF BUCCAL FAT PAD AS A PEDICLE GRAFT
FAN Li-jie, CHEN Guan-fu and HU Jian
Department of Oral Maxillofacial Surgery,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Zhejiang 310009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observe healing process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buccal fat pad.Methods Experiment was undertaken in twenty rabbits. Uncovered buccal fat pad was used to repair soft tissue defects in oral cavity.Results The uncovered buccal fat pad was complete epithelization after 4~6 weeks. Fat tissue was replaced by fibrous little by little. The healed mucosa exhibited slight scarring in 50% animal of experiment.Conclusions Advantages of the pedicled buccal fat pad graft are that anatomical region is consistant, easy to excise and that the operation can be performed in the same incision, having no influence on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From the results of these series, buccal fat pad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mouth.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Buccal fat pad; Transplant; Histology; animal; experiment
颊脂垫(buccal fat pad)作为一种特殊的脂肪组织,在口腔占有重要的解剖位置,在临床上又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但临床应用方面起步较晚[1]。该组织瓣解剖恒定、血运丰富、获取容易、供区隐蔽、供区与受区近,可在同一切口内完成,术后对面部的美观及功能方面无影响。由于对无覆盖颊脂垫移植,在口腔内愈合的全过程以及组织学特征了解很少。本课题以动物实验为基础,对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组织瓣移植修复颊部缺损的愈合进行了组织学观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分组
用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了20只健康成年家兔。体重2.5~3.0kg。其中12只为实验组,雌雄各半,随机分6组,雌雄各一个。2只为解剖观察用。其余6只作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右侧颊部人为造成1.5cm×1.5cm缺损,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覆盖。对照组人为造成同样缺损,不做任何修复。分别于术后1、2、4、6、8、10周各处死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 百拇医药
1.2 实验方法
用浓度为2.5%戊巴比妥钠溶液以20~30mg/kg剂量行腹腔内注射麻醉。待麻药起效后,按外科手术常规备皮、消毒。右侧颊部先注射约1ml肾上腺素普鲁卡因。人为造成1.5cm×1.5cm缺损区,深度要达粘膜下层。从颊部切口分离颊肌,暴露颊间隙,钝性分离颊脂垫,轻轻提取颊脂垫前部,并将其延长和改形,使其成为蒂在后的脂肪组织瓣,完全覆盖缺损区,在无张力情况下与创缘缝合。
1.3 实验标本制备及观察
家兔通过耳缘静脉空气栓塞致死,取材三块,分别为:正常颊粘膜、正常与修复区各一半、修复区,标本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乙醇分级脱水,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1.3.1 肉眼观察:观察手术后无覆盖颊脂垫愈合的全过程以完全上皮化的时间,并与对照组比较。
, 百拇医药
1.3.2 组织学观察:将切取标本经一般观察后,按常规方法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作光镜观察,观察无覆盖颊脂垫瓣愈合过程及完全上皮化时间,并与正常颊部粘膜作组织学比较。
2 结果
2.1 动物解剖结果
通过对家兔的解剖,发现颊脂垫有完整被膜,面积约2cm2,厚度约3mm,是由一体部和其体部延伸的四个突(颊突、翼腭突、翼突、颞突)所组成。颊脂垫位于颊间隙,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翼腭凹内。颊脂垫与翼静脉丛关系密切。
2.2 大体观察结果
术后全部动物存活,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1周无覆盖颊脂垫区明显水肿,表面有淡黄色物质覆盖。2周时水肿明显消退,缺损修复四周有上皮爬行,创口缩小,新生上皮颜色较周围正常粘膜红、薄。4~6周创面完全上皮化,再生的粘膜类似瘢痕样,不及周围正常粘膜光滑、平坦,呈粉红色。8~10周再生的粘膜上皮较厚,粉红色,类似周围正常组织。对照组家兔缺损修复区愈合过程类似实验组,但上皮化时间较慢。
, 百拇医药
2.3 光镜观察结果
(1) 1周大量脂肪组织表面可见新生的基底细胞,较薄的上皮下方为大量成熟脂肪细胞和少量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图1)。修复区组织瓣表面可见大量纤维蛋白渗出,细胞水肿明显,可见基底细胞移行区。部分区域可见凝固性坏死、糜烂和新鲜肉芽组织增生。
(2) 2周新生上皮很薄,上皮钉突明显短,少量上皮细胞肿胀。固有层内可见大量成熟脂肪细胞已被胶原纤维取代。
(3) 4周新生上皮较薄。近上皮区脂肪组织较远离上皮区的脂肪组织纤维化完全,残存的脂肪细胞被压扁。(图2)
(4) 6周上皮较以前增厚,结缔组织取代脂肪组织明显,脂肪细胞较少,血管成分少。
(5) 8周上皮表面出现不全角化,不全角化层次达6~7层,上皮较成熟,钉突短钝。乳头高隆,棘层细胞少,仅6~7层。固有层内仅见残存脂肪细胞。
, 百拇医药
(6) 10周新生上皮较厚,表面有大量角化丝,脂肪组织纤维化完全,主要是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图3)
正常粘膜:表面不全角化,棘层细胞较厚,约15~17层,基底细胞栅栏状排列,基底膜较厚上皮钉突短钝,数目较多。固有层为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可见小血管,毛细血管。未见大量成熟脂肪组织。
对照组:缺损修复区可见新生上皮爬行过程,上皮较薄,钉突少,固有层内未见脂肪组织。
图1
术后第1周 大量脂肪组织表面可见新生的基底细胞,较薄的上皮下方为大量成熟
脂肪组织和少量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HE×100
, 百拇医药
图2
术后第4周 新生上皮很薄。近上皮区脂肪组织较远离上皮区的脂肪纤维化完全,残存的脂肪细胞被压扁。HE×40
图3
术后第10周 新生上皮较厚,表面有大量角化丝,脂肪组织纤维化完全,主要是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HE×40
3 讨论
3.1 颊脂垫移植是成功的
正常颊粘膜与实验组组织学比较:实验组固有层内可见大量成熟脂肪细胞,而正常颊粘膜内未见。说明移植是成功的。
3.2 关于新生上皮的组织来源
, 百拇医药
新生上皮的组织来源有三种可能性:(1) 来源于周围正常粘膜的爬行。(2) 来源于口腔粘膜脱落上皮细胞的种植。(3) 颊脂垫本身被膜上皮的演变。新上皮的上皮钉突细长,呈指状交错,上皮不完全角化,表面有角化丝。与周围正常粘膜不一致。张念光等[2]发现颞肌筋膜瓣在口腔愈合过程中,以及wolff等[3]证实胸大肌皮瓣在口腔内愈合都将发生上皮化。但愈合粘膜与正常粘膜在组织学方面有很多差异而被认为是一种修复粘膜,而非再生粘膜。由此,可以推测颊脂垫表面的愈合粘膜也是一种修复粘膜,但其上皮化的机理及组织学来源尚未明确。
3.3 颊脂垫脂肪组织变化
移植的颊脂垫由最初成熟脂肪细胞逐步被胶原纤维取代。跟踪观察足够长时间,脂肪组织消失。曾有学者用四氧化锇染色,证实这一点[4]。机理尚未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4 动物实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 百拇医药
Egyied[5]是第一个报道使用带蒂颊脂垫的学者。近年来,随着颊脂垫逐步应用于临床,其零星的组织学方面报道也陆续出现,但其详细的组织学变化还未有研究。故本文从动物实验着手,来探讨其愈合过程和组织学变化。4~6周创面完全上皮化,形成比较牢固的上皮。该组织瓣易获取,供区与受区近,尤其是颊部软组织缺损,可在同一切口完成,不需开辟另外手术野,则可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手术创伤,缩小手术范围,避免供区畸形,简化了手术,术后无需断蒂,该组织是可“牺牲”的组织,供区瘢痕隐蔽,也不会造成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6]。它与腹腔内大网膜相似,有丰富的营养血管,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3.5 注意事项
(1) 带蒂颊脂垫移植与其他组织移植一样。术后感染和坏死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手术创面彻底止血,组织瓣与创面之间应紧密贴合,以免发生积血积液形成死腔,颊脂垫要充分覆盖,并在无张力情况下缝合创口。(2) 组织瓣切取与移植的时间近可能缩短,切取组织应钝性分离,尽量减少脂肪重量和体积丧失。(3) 不要过分钳夹牵拉组织瓣,保证组织瓣包膜完整。(4) 术后一周病人要进行流质饮食或软食,避免局部创伤及蒂部受压。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性用些抗生素,预防感染。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颊脂垫在口腔内占有重要的解剖位置,同时又易获取,在临床上又有得独特的应用价值,该组织瓣移植无疑又提供了另一种手段,在临床应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校对:史宏男
作者简介: 樊立洁(1960-),女,籍贯,安徽,主治医师,在读博士
参考文献:
[1] TM, Wagstrom L, Kawamoto HK, et al. The anatom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buccal fat pad [J]. [see comments]. Plast Reconstr Surg, 1990; 85(1):29~37.
[2] 张念光,Samman H, Tideman H.颞肌筋膜瓣口腔愈合的临床及组织学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7;32(3):146~148.
, 百拇医药
[3] Wolff KD, Dienmann, D, Hoffmeister B. Intraoral defect coverage with muscle flaps [J]. J Oral Maxillofac Surg, 1995; 53:608~610.
[4] Samman N, Cheung LK, Tideman H. The buccal fat pad in oral reconstruction [J]. J Oral Maxillofacl Surg, 1993; 72(1):2~6.
[5] Egyedi P. Utilization of the buccal fat pad for closure of oro-antral and/or oro-nasal communication [J]. J Maxillofac Surg, 1977; 5:241~244.
[6] 陈关福,樊立洁,胡济安.颊脂垫移植的临床应用及组织学研究[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8;27(5):216~218.
收稿日期:1999-06-01, http://www.100md.com
单位:樊立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口腔颌面外科 310009);陈关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口腔颌面外科 310009);胡济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口腔颌面外科 310009)
关键词:颊脂垫;移植;组织学;动物;实验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000210 摘 要:目的 为了解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组织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愈合过程中组织学的变化。方法 人为造成缺损区,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移植修复口腔内组织缺损,观察10周。结果 发现颊脂垫口腔面6~8周完全上皮化;脂肪组织逐步被纤维组织取代。再生的粘膜呈粉红色,类似于正常的口腔粘膜,50%的实验动物愈合后粘膜存在轻度瘢痕。结论 该组织瓣解剖恒定,易获取,供区与受区近,可在同一切口内完成,供区隐蔽,不影响外观及功能。此方法为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R7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979(2000)02-0128-03
EXPERIMENTAL STUDY ON HISTOLGICAL CHANGES
OF BUCCAL FAT PAD AS A PEDICLE GRAFT
FAN Li-jie, CHEN Guan-fu and HU Jian
Department of Oral Maxillofacial Surgery,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Zhejiang 310009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observe healing process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buccal fat pad.Methods Experiment was undertaken in twenty rabbits. Uncovered buccal fat pad was used to repair soft tissue defects in oral cavity.Results The uncovered buccal fat pad was complete epithelization after 4~6 weeks. Fat tissue was replaced by fibrous little by little. The healed mucosa exhibited slight scarring in 50% animal of experiment.Conclusions Advantages of the pedicled buccal fat pad graft are that anatomical region is consistant, easy to excise and that the operation can be performed in the same incision, having no influence on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From the results of these series, buccal fat pad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mouth.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Buccal fat pad; Transplant; Histology; animal; experiment
颊脂垫(buccal fat pad)作为一种特殊的脂肪组织,在口腔占有重要的解剖位置,在临床上又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但临床应用方面起步较晚[1]。该组织瓣解剖恒定、血运丰富、获取容易、供区隐蔽、供区与受区近,可在同一切口内完成,术后对面部的美观及功能方面无影响。由于对无覆盖颊脂垫移植,在口腔内愈合的全过程以及组织学特征了解很少。本课题以动物实验为基础,对无覆盖带蒂颊脂垫组织瓣移植修复颊部缺损的愈合进行了组织学观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分组
用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了20只健康成年家兔。体重2.5~3.0kg。其中12只为实验组,雌雄各半,随机分6组,雌雄各一个。2只为解剖观察用。其余6只作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右侧颊部人为造成1.5cm×1.5cm缺损,用无覆盖带蒂颊脂垫覆盖。对照组人为造成同样缺损,不做任何修复。分别于术后1、2、4、6、8、10周各处死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 百拇医药
1.2 实验方法
用浓度为2.5%戊巴比妥钠溶液以20~30mg/kg剂量行腹腔内注射麻醉。待麻药起效后,按外科手术常规备皮、消毒。右侧颊部先注射约1ml肾上腺素普鲁卡因。人为造成1.5cm×1.5cm缺损区,深度要达粘膜下层。从颊部切口分离颊肌,暴露颊间隙,钝性分离颊脂垫,轻轻提取颊脂垫前部,并将其延长和改形,使其成为蒂在后的脂肪组织瓣,完全覆盖缺损区,在无张力情况下与创缘缝合。
1.3 实验标本制备及观察
家兔通过耳缘静脉空气栓塞致死,取材三块,分别为:正常颊粘膜、正常与修复区各一半、修复区,标本置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乙醇分级脱水,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1.3.1 肉眼观察:观察手术后无覆盖颊脂垫愈合的全过程以完全上皮化的时间,并与对照组比较。
, 百拇医药
1.3.2 组织学观察:将切取标本经一般观察后,按常规方法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作光镜观察,观察无覆盖颊脂垫瓣愈合过程及完全上皮化时间,并与正常颊部粘膜作组织学比较。
2 结果
2.1 动物解剖结果
通过对家兔的解剖,发现颊脂垫有完整被膜,面积约2cm2,厚度约3mm,是由一体部和其体部延伸的四个突(颊突、翼腭突、翼突、颞突)所组成。颊脂垫位于颊间隙,颞下间隙,翼下颌间隙,翼腭凹内。颊脂垫与翼静脉丛关系密切。
2.2 大体观察结果
术后全部动物存活,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1周无覆盖颊脂垫区明显水肿,表面有淡黄色物质覆盖。2周时水肿明显消退,缺损修复四周有上皮爬行,创口缩小,新生上皮颜色较周围正常粘膜红、薄。4~6周创面完全上皮化,再生的粘膜类似瘢痕样,不及周围正常粘膜光滑、平坦,呈粉红色。8~10周再生的粘膜上皮较厚,粉红色,类似周围正常组织。对照组家兔缺损修复区愈合过程类似实验组,但上皮化时间较慢。
, 百拇医药
2.3 光镜观察结果
(1) 1周大量脂肪组织表面可见新生的基底细胞,较薄的上皮下方为大量成熟脂肪细胞和少量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图1)。修复区组织瓣表面可见大量纤维蛋白渗出,细胞水肿明显,可见基底细胞移行区。部分区域可见凝固性坏死、糜烂和新鲜肉芽组织增生。
(2) 2周新生上皮很薄,上皮钉突明显短,少量上皮细胞肿胀。固有层内可见大量成熟脂肪细胞已被胶原纤维取代。
(3) 4周新生上皮较薄。近上皮区脂肪组织较远离上皮区的脂肪组织纤维化完全,残存的脂肪细胞被压扁。(图2)
(4) 6周上皮较以前增厚,结缔组织取代脂肪组织明显,脂肪细胞较少,血管成分少。
(5) 8周上皮表面出现不全角化,不全角化层次达6~7层,上皮较成熟,钉突短钝。乳头高隆,棘层细胞少,仅6~7层。固有层内仅见残存脂肪细胞。
, 百拇医药
(6) 10周新生上皮较厚,表面有大量角化丝,脂肪组织纤维化完全,主要是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图3)
正常粘膜:表面不全角化,棘层细胞较厚,约15~17层,基底细胞栅栏状排列,基底膜较厚上皮钉突短钝,数目较多。固有层为致密结缔组织,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可见小血管,毛细血管。未见大量成熟脂肪组织。
对照组:缺损修复区可见新生上皮爬行过程,上皮较薄,钉突少,固有层内未见脂肪组织。
图1
术后第1周 大量脂肪组织表面可见新生的基底细胞,较薄的上皮下方为大量成熟
脂肪组织和少量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HE×100
, 百拇医药
图2
术后第4周 新生上皮很薄。近上皮区脂肪组织较远离上皮区的脂肪纤维化完全,残存的脂肪细胞被压扁。HE×40
图3
术后第10周 新生上皮较厚,表面有大量角化丝,脂肪组织纤维化完全,主要是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HE×40
3 讨论
3.1 颊脂垫移植是成功的
正常颊粘膜与实验组组织学比较:实验组固有层内可见大量成熟脂肪细胞,而正常颊粘膜内未见。说明移植是成功的。
3.2 关于新生上皮的组织来源
, 百拇医药
新生上皮的组织来源有三种可能性:(1) 来源于周围正常粘膜的爬行。(2) 来源于口腔粘膜脱落上皮细胞的种植。(3) 颊脂垫本身被膜上皮的演变。新上皮的上皮钉突细长,呈指状交错,上皮不完全角化,表面有角化丝。与周围正常粘膜不一致。张念光等[2]发现颞肌筋膜瓣在口腔愈合过程中,以及wolff等[3]证实胸大肌皮瓣在口腔内愈合都将发生上皮化。但愈合粘膜与正常粘膜在组织学方面有很多差异而被认为是一种修复粘膜,而非再生粘膜。由此,可以推测颊脂垫表面的愈合粘膜也是一种修复粘膜,但其上皮化的机理及组织学来源尚未明确。
3.3 颊脂垫脂肪组织变化
移植的颊脂垫由最初成熟脂肪细胞逐步被胶原纤维取代。跟踪观察足够长时间,脂肪组织消失。曾有学者用四氧化锇染色,证实这一点[4]。机理尚未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4 动物实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 百拇医药
Egyied[5]是第一个报道使用带蒂颊脂垫的学者。近年来,随着颊脂垫逐步应用于临床,其零星的组织学方面报道也陆续出现,但其详细的组织学变化还未有研究。故本文从动物实验着手,来探讨其愈合过程和组织学变化。4~6周创面完全上皮化,形成比较牢固的上皮。该组织瓣易获取,供区与受区近,尤其是颊部软组织缺损,可在同一切口完成,不需开辟另外手术野,则可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手术创伤,缩小手术范围,避免供区畸形,简化了手术,术后无需断蒂,该组织是可“牺牲”的组织,供区瘢痕隐蔽,也不会造成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6]。它与腹腔内大网膜相似,有丰富的营养血管,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3.5 注意事项
(1) 带蒂颊脂垫移植与其他组织移植一样。术后感染和坏死是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手术创面彻底止血,组织瓣与创面之间应紧密贴合,以免发生积血积液形成死腔,颊脂垫要充分覆盖,并在无张力情况下缝合创口。(2) 组织瓣切取与移植的时间近可能缩短,切取组织应钝性分离,尽量减少脂肪重量和体积丧失。(3) 不要过分钳夹牵拉组织瓣,保证组织瓣包膜完整。(4) 术后一周病人要进行流质饮食或软食,避免局部创伤及蒂部受压。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性用些抗生素,预防感染。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颊脂垫在口腔内占有重要的解剖位置,同时又易获取,在临床上又有得独特的应用价值,该组织瓣移植无疑又提供了另一种手段,在临床应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校对:史宏男
作者简介: 樊立洁(1960-),女,籍贯,安徽,主治医师,在读博士
参考文献:
[1] TM, Wagstrom L, Kawamoto HK, et al. The anatom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the buccal fat pad [J]. [see comments]. Plast Reconstr Surg, 1990; 85(1):29~37.
[2] 张念光,Samman H, Tideman H.颞肌筋膜瓣口腔愈合的临床及组织学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7;32(3):146~148.
, 百拇医药
[3] Wolff KD, Dienmann, D, Hoffmeister B. Intraoral defect coverage with muscle flaps [J]. J Oral Maxillofac Surg, 1995; 53:608~610.
[4] Samman N, Cheung LK, Tideman H. The buccal fat pad in oral reconstruction [J]. J Oral Maxillofacl Surg, 1993; 72(1):2~6.
[5] Egyedi P. Utilization of the buccal fat pad for closure of oro-antral and/or oro-nasal communication [J]. J Maxillofac Surg, 1977; 5:241~244.
[6] 陈关福,樊立洁,胡济安.颊脂垫移植的临床应用及组织学研究[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8;27(5):216~218.
收稿日期:1999-06-0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