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北京医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08735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输卵管第二次复通术(附8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北京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张雪莲 张燕 张颖杰

    单位:张雪莲(北京妇产医院 邮政编码 100006);张燕(北京矿务局总医院);张颖杰(北京妇产医院 邮政编码 100006)

    关键词:

    北京医学000323 输卵管结扎术后,因某种原因要求再生育,而行输卵管复通手术 ,虽成功率较高,但仍有复通失败案例,以致要求再次行输卵管复通手术。现将我们实施的 第二次输卵管复通术8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为1986年2月~1995年2月间因输卵管结扎施行了复通手术失败,要求再次行复 通手术者8例,均由外院转入我院。年龄29~38岁,平均年龄33岁。前次复通术距该次住院 时间3~5年。首次术后曾多次行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术,提示双侧输卵管不通,其中 3例又在腹腔镜下通液检查,结果同前。8例首次复通手术均系常规外科技术实施。
, http://www.100md.com
    2.手术方法及步骤:方法:第二次复通术均在医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放大4~6倍下进行,用 7个0或8个0无创缝合针线分肌层、浆膜层间断缝合,缝合肌层时缝透粘膜。步骤:探查盆 腔,了解盆腔有无粘连及输卵管阻塞部位。分离输卵管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输卵管表面裸露 部位缝合浆膜层时移植腹膜覆盖。原吻合瘢痕切除。端端吻合时均以临时支架支撑及助探。 吻合后再次 通液了解输卵管通畅情况。同时清除管腔内的积血及碎屑。关腹前双侧输卵管吻合部位、 伞端与周围粘连剥离处均涂以透明质酸钠以防粘连。

    结 果

    手术探查所见,3例输卵管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呈索条状,但易剥离,双侧输卵管均不通。 5例无明显粘连,其中3例均为双侧输卵管无瘢痕梗阻,1例双侧输卵管均有两道瘢痕梗阻, 另有1例输卵管瘢痕为两断端均在输卵管系膜内,重叠错位及大结节造成梗阻。8例输卵管 均不通畅。

    术后处理及随访:术后24小时到5天通液一次,术后1个月于月经来潮后3~7天再通液一次, 2次均通畅。术后半年3例妊娠,1例妊娠两次,3例术后1年到1年半妊娠分娩。1例失访,1 例已术后1年 半尚未妊娠。
, 百拇医药
    讨 论

    一、首次复通失败原因探讨

    本文报告8例第二次输卵管复通术,术前均进行了输卵管造影(HSG)检查,近端间质部均显影 ,梗阻部位在中远端,根据第二次手术所见,探讨首次复通失败的可能原因:①吻合时两断 端接 触不良错位。②两断端虽相接,由于口径不等、缝合不成功。③对输卵管结扎之瘢痕认识错 误,如1例双侧输卵管均有两道瘢痕梗阻,分析峡部瘢痕为绝育术所致,壶腹部瘢痕为首次 复通术时将壶腹部之迂曲处误认为结扎瘢痕将该处切除吻合。④有报道,输卵管结扎超过5 年时,其近端上皮相对萎缩,这些闭合的残端可使复通后生育率下降。本组病例通过术前造 影、术中通液检查及第二次术后生育情况来看,未发现近端有闭塞现象,首次复通失败与近 端无关。

    二、显微外科技术的优点

    显微外科技术用于输卵管复通术,优于常规外科技术,70年代国外已有报道。我院于1979年 开始用于临床,其优点为在显微镜放大下操作准确轻柔,切除组织少,损伤组织少,瘢痕组 织又可全部切除。组织层次清晰,粘膜对合好,防止组织异位,端-端吻合准确,可防止输 卵管扭曲、粘膜外垂。

    输卵管复通部位取决于输卵管结扎的部位。Winston报道一组病例中,妊娠率最高者为峡- 峡吻合,我们对1 382例观察中峡-峡吻合效果最佳。本组病例第一次吻合瘢痕以峡-壶为 主,两端口径不一,缝合难度较大也是造成失败的原因之一,输卵管结扎时应尽可能以峡部 为主。

    复通术时应注意,输卵管吻合前确切探清梗阻的部位,切除瘢痕时尽量少损伤系膜血管,吻 合时要端-端对齐,纵轴一致,防扭曲,采用定点缝合,吻合后详细检查是否通畅,术后及 时通液,尤其再次复通术后。

    收稿:1999-05-06

    修回:s,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