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13429
维拉帕米对缺血后大鼠视网膜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潘爱华 刘求理 刘忠浩

    单位:潘爱华(湖南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室 长沙 410078);刘求理(湖南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室 长沙 410078);刘忠浩(湖南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室 长沙 410078)

    关键词:维拉帕米;缺血后;视网膜电图;视网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000341分类号 R587.1

    伴随着医学理论的发展,很多学者认识到不少内分泌疾病伴有精神症状,在治疗上常不理想,导致病情进行性发展。本文就糖尿病与神经精神障碍及其对治疗的影响探讨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1990~1997年之间糖尿病病人住院病历200份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42人,女性58人;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78岁,其中41~60岁者160例;病史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30年。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所有病人在住院期间采用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其中包括D860、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并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包括中医中药),根据脑衰弱综合征及性格行为变化分为有神经精神障碍组和对照组(无神经精神障碍组),在治疗4个月后(包括出院后随访)进行治疗效果评价。

    2 结果

    附表 200例病人分组情况及治疗情况 组别

    例数

    并发症

    空腹血糖(n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 百拇医药
    有神经精神障碍组

    148

    128

    17.5

    11.3

    对照组

    52

    10

    17.8

    6.2

    附表提示,有神经精神障碍组占所有病人总数的74%,其并发症发生率为86.5%,较无神经精神障碍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血糖控制程度亦有显著差异(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有材料表明[1]:48%的糖尿病人系因情绪不良、家庭冲突或社会事件而复发,本组资料中有神经精神障碍的病人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血糖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较对照组差异显著,提示糖尿病合并神经损害时可使病人出现器质性及功能性改变造成治疗困难,并且使病人出现抗拒心理,导致拒绝自我监测与长期用药,而这种不适应情况及不能贯彻治疗方案反过来加重糖尿病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与精神障碍,由于糖尿病病人早期即可出现疲乏、淡漠、精神不振、阳萎和感觉异常,并且随着病程迁延有的患者可以出现焦虑、忧郁,如果引导不当,极易产生性格行为改变。Dunbar[2]早在1936年就提出“糖尿病人格”,说明了糖尿病病人易出现性格行为改变这一基本事实。国内学者刘耀辉等[3]经过对糖尿病病人血浆脑啡肽的变化与病情及病程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病人组血浆脑啡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脑啡肽水平逐渐下降;糠尿病并发症的产生以血糖较高组显著,并且有并发症组病人血浆脑啡肽水平降低显著,且无性别差异。指出:糖尿病病人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造成阿片肽合成减少,导致病人幻觉,行为改变。由此可见,糖尿病病人由于长期的血糖控制不良,造成相应的内分泌激素如阿片肽等的失平衡,进而导致精神障碍的产生。使病人陷入抑郁状态,严重的甚至导致自杀企图,并且长期的抑郁导致胰岛素分泌量进一步减少,葡萄糖利用曲线进一步下降,加重糖尿病病情。本组资料中有神经精神障碍组与对照组应用同一治疗方案而血糖控制有显著差异(P<0.05),亦与上述结论相符合(本文部分资料来自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并接受内分泌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凌教授指导)。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吕仁和主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27

    2 Dunbar HF.Psychiatric aspects of medical problems.Am J Psychiatry,1936;93:649

    3 刘耀辉,张家庆,黄庆玲.糖尿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亮啡肽和强啡肽A1-13的变化与病程及病情的关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8;14(1):22

    (1999-05-04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