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18580
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手术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2000年第3期
     作者:周平 王宇澄

    单位:周平(南京市鼓楼医院耳鼻喉科 210008); 王宇澄(南京市鼓楼医院耳鼻喉科 210008)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328 颅底肿瘤与侵及颅底的头颈部肿瘤,长期以来被视为手术禁区。我科1983年2月~1998年8月对位于颅底不同区域的肿瘤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近颅底及侵犯颅底的肿瘤患者3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例,年龄23~66岁,平均51.2岁;18例侵犯前颅底,其余20例侵及咽旁颞下区及侧颅底。临床诊断蝶垂体腺瘤5例,蝶窦脊索瘤2例,软骨瘤2例,侵袭性纤维瘤2例,鼻咽纤维血管瘤侵入翼腭颞下窝3例。鼻腔筛窦恶性肿瘤侵犯前颅底7例,脑膜脑膨出1例,咽侧神经鞘瘤4例,颞下窝神经鞘瘤2例,腺癌1例,复发性鼻中隔蝶窦腺癌1例,腮腺恶性肿瘤8例。
, http://www.100md.com
    二、治疗方法

    38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径路分侧入路与前入路两大类。侧入路指经颅颌、面、颈的侧面进入咽旁颞下区及侧颅底的入路。前入路指颌面前面的鼻腔、鼻窦及口腔、口咽、鼻咽部进入咽旁颞下区。前入路中,蝶垂体肿瘤采用上唇下-鼻中隔进路;蝶窦脊索瘤、侵袭性纤维瘤采用经腭加鼻侧切开的联合入路;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侵犯前颅底采用颅面联合径路;肿瘤范围广、侵及咽旁颞下区的,联合运用Weber-Furgusson入路;复发性鼻中隔蝶窦腺癌采用鼻正中翻揭术;颞下窝神经鞘瘤、腺癌,分别采用改良翼点入路,颈部下唇入路;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侵入翼腭、颞下窝采用腭部U型切口加唇龈沟延长切口;侵及前颅底的肿瘤3例,同时切除眶内容。38例中有4例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2例咽侧咽后壁因手术造成的大面积组织缺损,应用额肌肌皮瓣重建咽腔。

    三、手术并发症及疗效

    3例筋膜修复前颅底的肿瘤患者,1例术后有轻度脑脊液漏,1周后自行愈合,其余2例均一期愈合,无任何并发症。额肌肌皮瓣修复者中1例皮瓣前部部分坏死,经保守治疗愈合。1例术后3个月因颈淋巴结转移行一侧颈淋巴结清扫。改良翼点入路切口在发际内,术后无面部疤痕及面部畸形。出血量在800毫升以上者共10例(32%)。38例病人无手术死亡,也未见致命性并发症发生,普通并发症(切口感染、血肿)4例(0.13%)。本组恶性肿瘤17例,术后均行放疗。随访结果最长生存10年,最短1.2年。
, 百拇医药
    讨论

    影像学检查对确定肿瘤侵犯的范围是必不可少的。CT应作为常规检查方法,包括水平位及冠状位,必要时作MRI(核磁共振)检查。本组CT和MRI检查结果均见肿瘤轻重不等,范围大小不一的累及颅底,术中所见与CT及MRI显示完全相符。

    本组38例病人根据影像学检查共采用8种手术径路。其中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我们的经验是对颞下窝小于4cm者,改良翼点入路较为适用,此入路损伤较轻,切断颧弓翻起颞肌,肿瘤即可暴露。如肿瘤位置较低,应采用颈部下唇入路。本组1例鼻腔鼻窦肿瘤侵入前颅底、颞下区,加用Weber-Furusson入路。咽旁颞下区解剖关系复杂,此区肿瘤与重要神经粘连时,可分次分块取除,有包膜的行囊内切除,减压后在显微镜下仔细分离出囊壁。颈部下唇入路,本组1例腮腺恶性肿瘤位于颞下区,同时侵入耳道、中耳乳突腔,压迫面神经致面瘫,天盖与乙状窦骨壁均因肿瘤压迫而破坏,脑膜及乙状窦暴露,术中取颈部切口,延长至耳后沟上,截断下颌骨,凿开乳突腔,将肿瘤同下颌骨一并切除。另1例腮腺深叶巨大恶性肿瘤,肿瘤已包裹压迫舌下神经,有持续性疼痛、舌体运动障碍,咽侧及颌下均可触及肿块,手术取颈部下唇切口,正中截除下颌骨,将肿瘤连同患者下颌骨、舌下神经一并切除,随访2年肿瘤未复发。另1例颈部切口偏高,术中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术后3个月下唇运动逐渐恢复。

    关于下颌骨的处理:为了充分暴露颞下区,截断下颌骨有利于颅底肿瘤的切除,肿瘤切除后将下颌骨复位,钢丝固定。

    修复脑膜破损或加固可使用耳脑胶粘合组织,这是有效防止脑脊液耳漏的一种方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