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川北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21605
霉菌性食道炎41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作者:任权 贺莉 周素英

    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四川南充 637000

    关键词:

    川北医学院学报000323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5-3697(2000)03-0036-01

    霉菌性食道炎临床报道较少,我科收集的1999年4月~2000年3月 门诊和住院病人所做的胃镜检查7395例中,检出霉菌性食道炎41例,占5.54%,现报道如下 :

    1 临床资料

    41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52±10.6岁。临床表 现为不同程度的吞咽疼痛和吞咽梗阻。
, http://www.100md.com
    2 检查结果

    41例患者在胃镜下可见食道粘膜有不同程度的乳白色斑块,按陈氏分级[1] Ⅰ°15例,Ⅱ°26例。涂片见菌丝及孢子。9例为单纯性霉菌性食道炎,余32例伴有的疾病 见表1。

    表1 32例霉菌性食道炎伴有的疾病 病 名

    例 数

    病 名

    例 数

    慢性浅表性胃炎

    18

    食道癌术后,吻 合口炎

    1
, http://www.100md.com
    痘疹性胃窦炎

    1

    贲门包块

    1

    胃溃疡

    1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

    胃癌

    3

    十二指肠球炎

    2

    胃底包块
, http://www.100md.com
    1

    十二指肠息肉

    1

    3 讨 论

    3.1 霉菌性食道炎的易发因素及发病机理:霉菌存在于正常人体内,当宿主与寄生 物之间生态平衡紊乱时,成为致病菌[1],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在长期应用大剂量 抗生素、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时,均促使霉菌过度生长,增加了感染霉菌的危险性。同时, 各种理化因素破坏了食道粘膜屏障和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也增加了食管对霉菌的易感性。 如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霉菌感染率为5%[2]。发病机理:认为与食道粘膜损伤、 食道动力失常及免疫缺损有关[1]。本组病人主要是在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等疾病时,长期重复应用抗生素杀幽门螺杆菌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年龄较大,55岁以上 居多占60%,有4例与癌症有关。因此,长期应用抗生素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时,要防止霉 菌性食道炎的发生。
, 百拇医药
    3.2 食道癌与霉菌感染的关系:霉菌在人体器官内可长期寄生、繁殖,产生霉菌毒素,其 中有些霉菌霉毒素经动物试验证明具有致癌作用,尤其诱发消化道肿瘤。谢同欣等研究认为 念 珠菌可以产生致突变物和致癌的霉菌毒素。有报道食道癌与霉菌感染常相互作用合并存在, 可能与霉菌侵犯食道后,局部炎症刺激上皮增生,对各种致癌物易感性增高,其代谢产物直 接作用于邻近上皮,使基底细胞发生分裂,分化异常而致癌[2][3]。因此 ,在临床上要重视霉菌性食道炎的预防、治疗和随访,或可早期发现食道癌。

    3.3 霉菌性食道炎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胃镜下的表现和细胞学的检查确诊。胃镜下的 主要表现为粘膜上皮被覆乳白色或绿色粘稠分泌物的伪膜斑块,有时可出现溃疡,严重时伴 有管腔狭窄,因此,发现此类情况,应将斑块做涂片检查,以免漏诊。肿瘤、疱疹性食道炎 和反流性食管炎除外。

    3.4 霉菌性食道炎的治疗:我们体会主要是患者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长期应 用抗生素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口服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每日三次,或服用伊曲康唑。 治疗2wk后应复查胃镜和细胞学检查。

    参考文献:

    [1] 陈智,杨景林.霉菌性食管炎11例报道[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7,14(3):192~193.

    [2] 金振峰,朱雅琪.消化内科主治医生400问[M].北京:北京医科 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7.

    [3] 徐光炜.胃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47~50.

    (收稿日期:2000-05-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