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25166
外伤性大脑后动脉栓塞12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徐宏 刘之一 曾义 周增俊

    单位: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德阳 618000

    关键词:

    华西医学000326

    [中图分类号]R743.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0179(2000)03-0317-01

    外伤性大脑后动脉栓塞病因复杂,预后险恶,我院1995年3月至1999年2月收治大脑后动脉栓塞12例,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14岁至56岁,平均45岁,车祸伤9例,跌伤3例,栓塞发生时间伤后6.1时至伤后48小时,入院GCS计分14分至4分,8例合并颅内血肿,其中6例合并小脑幕裂孔疝,平均出血量30~60ml,均合并脑挫伤。

    1.2 治疗:8例合并颅内血肿者行急性血肿清除术后用激素、脱水及尼莫通滴注50mgl/d治疗,余均用脱水、激素及尼莫通50mg滴注1/d。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死亡4例,死亡中3例合并继发性脑干损伤,1例死于肺部并发症,植物样生存2例,6例经随访康复良好。

    3 讨论

    外伤后大脑后动脉栓塞较少见,是颅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死亡及残废率高,多发生于重型颅脑损伤,症状常被掩盖,临床不易发现,首次CT检查多为阴性,多数发生于伤后1小时至伤后48小时。

    3.1 发病机制:①小脑幕裂孔疝使同侧大脑后动脉受压,牵扯,扭曲致血栓形成或闭塞,使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梗塞。②基底动脉的发育异常。③血管本身病变及畸形。④伤层血管活性物质失调,局部血流量降低,血液呈高凝状态等各种促脑血管栓塞的因素存在,特别是伤后血管内皮损伤造成血管痉挛物质如儿茶酚胺(CA)、5-羟色胺(5-HT)以及血栓素A2等造成血管的持续痉挛。

    3.2 因大脑后动脉栓塞多发生于重型颅脑伤,其症状不易发现,脑血管造影是有价值和最可靠的诊断检查方法。但临床多由MRI、CT扫描作出间接诊断。另外TCD、PET扫描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

    3.3 治疗中应充分考虑致病机制,及时处理原发病如清除颅内血肿,早期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及脑保护剂,必要时考虑应用抗凝药物,对改变患者预后可起积极作用。

    (收稿日期:2000-04-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