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27421
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潘长旺 凌洪博 梁韶晖 黄慧聪 刘启真 金永国 易维平 林宝楚

    单位:潘长旺 凌洪博 梁韶晖 黄慧聪 刘启真 金永国(温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325003)易维平 林宝楚(温州市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000318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成虫寄生于褐家鼠等鼠体内肺部血管,人体可因生吃含感染期幼虫的软体动物等而致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上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此病在太平洋沿岸及太平洋岛屿不少地区(包括我国台湾省等地)有爆发或散发流行。1997年10~11月,温州地区各大医院出现一批不明原因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者,该病来势凶猛,病因一时难于查明,新闻媒体称之为“怪病”。有关专家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流行病学指征,初步怀疑该病系由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引起。现将此次疫情的有关调查和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一、临床情况

    1.对象:1997年10~11月温州各大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在短时间内接诊了100多例头痛伴其他部位不适患者,其中住院治疗39例(男15例,女24例),年龄6~57岁。临床表现:除有低热、过敏等前驱症状外,发作期全部表现有剧烈头痛。部分患者全身疼痛、皮肤过敏、感觉异常、视觉障碍、恶心、呕吐、发烧等。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外观呈混浊或乳白色,亦可见絮状物,但未发现寄生虫虫体和其它病原,多数病例白细胞计数低于5×108/L,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占16%~65%。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多于1×1010/L,嗜酸性粒细胞占9%~36%。治疗及转归情况:临床医生初期诊断该病为“流行性神经痛”,应用大剂量干扰素和各种止痛药均无效。经专家组会诊后,予以口服驱虫药阿苯哒唑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持续治疗1月余,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临床各种症状痊愈,出院。

    二、广州管圆线虫流行病学调查
, 百拇医药
    1.福寿螺(Pila gigas)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的调查及实验室人工感染:根据吃福寿螺者的主诉,前往提供福寿螺的地点采集福寿螺,共选择361个成螺,逐个去其外壳,剁碎后酌情加人工消化液(每1 000 ml消化液含浓盐酸7 ml,胃蛋白酶4 g,水993 ml),置37℃恒温箱消化6~8 h,然后用铜筛过滤,滤液沉淀水洗2~3次,弃去上清液,吸取沉淀物镜检幼虫。将检获的虫体在活体状态下观察并测量其形态结构,可鉴定为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结果福寿螺感染率为69.4%(251/361),高于国内报道的其他疫螺,感染度平均71.4条/螺。同时将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感染大白鼠和小白鼠,每鼠约饲入200条幼虫,感染7周后,在大鼠肺部检获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感染3~7周,均在小鼠脑部检获广州管圆线虫第5期幼虫。

    2.广州管圆线虫终末宿主的调查:在采螺地区同时捕获各种鼠57只(其中褐家鼠18只,黄毛鼠18只,小家鼠6只,黄胸鼠12只,黑线姬鼠2只和臭30只),对鼠及臭逐只详细检查其肺动脉、肺部及右心房,记录成虫检获情况,对检获成虫作仔细的形态学观察与测量。结果,在17只鼠体内发现有广州管圆线虫成虫227条,总阳性率为30%(17/57),其中褐家鼠、黄胸鼠、黄毛鼠感染率分别为67%(12/18)、17%(2/12)、16%(3/19)。检出虫体最多的一只褐家鼠体内共有43条成虫,阳性鼠平均虫荷为13.9条,黑线姬鼠、小家鼠、臭体内均未检获广州管圆线虫成虫或幼虫。
, 百拇医药
    三、免疫学诊断

    1.皮内试验:人工感染大白鼠获取成虫,用生理盐水洗净,经冷丙酮脱脂3次,干燥后研成粉末,称取成虫干粉1 g,置组织研磨器,加入少量生理盐水研磨成匀浆,并定容成1.0×10-2 kg/L,同时加入1.0×10-2 kg/L 硫柳汞1 ml,摇匀后置冰箱内冷浸,经常摇荡,每天放入冰箱内冻结1次,取出后再置37℃温箱内使冻结的匀浆融化,如此反复3 d,3 d后从冰箱内取出置56℃水浴1 h,并经常摇荡,离心去沉淀,行无菌抽滤,制成1.0×10-2 kg/L成虫粗抗原。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20倍,成1∶2 000的皮试抗原。先后用此抗原对首批住院的32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患者作皮内试验,同时选择健康人群20名作对照。患者组中阳性者32例(阳性率100%),对照组无一例阳性。

    2.ELISA法检测:于PVC载体内加入0.2 ml 1∶10 000包被液稀释的成虫粗抗原,37℃孵育2 h后置4℃湿盒内过夜。次日,甩去井内抗原溶液,洗涤液洗涤3次,在各井内加入1∶20稀释的试验血清,混匀37℃孵育10 min,甩去血清,洗涤3次,加入1∶100稀释的酶结合物0.2 ml混匀37℃孵育10 min,甩去血清,洗涤3次,加入0.2 ml底物[由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配制,临用时每10 ml底物溶液加体积分数为3%的H2O2 0.1 ml]反应,10 min后,再加2 mol/L H2SO4终止反应,用DG3022型酶联检测仪(华东电子管厂生产)于450 nm处测光密度(A)值,以P/N≥2.0(P为待测标标本A值,N为标准阴性对照A值)判为阳性。并选取皮内试验阴性血清20份和猪囊虫抗体阳性血清、肺吸虫抗体阳性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血清各5份作对照。结果患者组均为阳性(100%),对照组1例阳性(2.9%)。
, 百拇医药
    四、讨论

    人体广州管圆线虫病的确诊主要靠在患者脑脊液内检出虫体,但据有关的临床报道来看,患者脑脊液虫体的检出率甚低,所以该病的临床诊断常需借助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流行学和免疫学依据[1]。温州此次爆发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其症状和体征与广州管圆线虫病基本相符。予阿苯哒唑后,疗效明显。除外,本组病例还具有相应的流行病学和免疫学佐证:(1)患者在发病前15d左右都有生吃福寿螺且有的呈同源爆发,在同一地点、相近时间采集的福寿螺证实含有广州管圆线虫感染期幼虫,且感染率和感染度较高;(2)免疫学皮内试验及ELISA检测结果呈阳性。虽然本组患者体内未直接检获任何病原体,但基于以上两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是成立的。

    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中段,位浙江省东南端,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河流纵横成网。近几年每4~11月份时间,福寿螺在田野、溪流等地随处可见,其它软体动物如褐云玛瑙螺、蜗牛等相对较少见,提示福寿螺可能是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中间宿主。而温州地区居民又有喜吃生的或未煮熟透的螺肉或其它水产品的习俗,因此,当地居民出现的不明原因头痛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均应引起医务工作者重视。

    志谢 厦门大学寄生动物研究室林秀敏、陈清泉、陈美教授等在诊断上予以指导

    参考文献:

    1 赵慰先,主编.人体寄生虫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84.

    收稿日期:1999-08-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