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27425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早期诊断脑卒中后痴呆的临床价值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庞晋萍

    单位:庞晋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030001 太原)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000312 为了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在脑卒中后痴呆早期诊断方面的价值,我们采用SPECT测定脑局部血流量(rCBF)的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后1年内发生痴呆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期急性脑梗死后1年内未发生痴呆者进行对照分析。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诊断。1年后随访,经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定智商(IQ),IQ值<70者为痴呆组,IQ值>70者为梗死组。并选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及痴呆患者作为对照组。痴呆组20例中,男18例,女2例;年龄53~88岁,平均68±4岁。脑梗死组20例中,男16例,女4例;年龄51~86岁,平均66.7±4.7岁。对照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2~87岁,平均68±4岁。

    痴呆组与脑梗死组均于急性脑梗死时及1年后各进行1次SPECT检测,并记录双半球、脑干、小脑rCBF值(ml.100 g脑组织-1.min-1),求出±s,进行t检验,对照组检查1次SPECT。

    二、结果

    急性脑梗死期SPECT测定:痴呆、脑梗死组双半球、脑干、小脑rCBF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痴呆组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年后SPECT结果:痴呆组双半球rCBF值明显低于脑梗死组(P<0.01),而脑干、小脑rCBF值与脑梗死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1年前急性期相比,痴呆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组降低差异无显著意义。

    三、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造成脑卒中后痴呆的直接原因是病灶范围大,脑组织损害广泛及某些与认知功能有关的部位损害等。但对脑卒中后逐渐出现痴呆的病理学基础研究不多见。采用SPECT对脑卒中后痴呆进行2次rCBF对比研究观察到,痴呆组中17例(占85%)出现双半球广泛多处斑块状低灌流区,尤以额、颞叶为主,而脑干、小脑部位的rCBF无明显改变;3例全脑呈弥漫性低灌流状态。非痴呆梗死患者双半球及脑干、小脑rCBF值与急性期相比无明显改变。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可能与脑部血流量自动调节机能严重障碍,产生所谓“远隔效应”而造成大脑广泛低灌流状态有关。因此,脑卒中后逐渐加重的脑部低灌流是形成脑卒中后痴呆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故脑卒中后定期进行SPECT检测,对预防痴呆的发生及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委攻关课题资助项目(962104)

    收稿日期:1999-11-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