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葶苈子
编号:10227803
葶苈子合苓桂术甘汤治疗肺心心衰24例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吴瑞华

    单位:吴瑞华(浙江省松阳县中医院 松阳 323400)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313

    笔者运用葶苈子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肺心心衰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9岁。均因慢支、肺气肿反复迁延,导致肺心心衰,心衰史1~10年。其中Ⅲ度心衰16例,Ⅱ度心衰8例。心电图均提示肺型P波,右室肥大、不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气急、咳喘、紫钳、浮肿、少尿、纳呆、舌质紫暗,脉涩或结代,均经西医内科住院治疗效果不佳。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在继续西医治疗基础上,用葶苈子合苓桂术甘汤温阳益气、健脾利水,泻肺平喘。基本方:葶苈子15~30g,茯苓15g,桂枝10g,白术30g,甘草6g。四肢厥冷、懒言短语加用熟附子15g,黄芪50g;痰湿壅盛、喘急加用半夏12g,浙贝10g,胆星10;紫绀明显加用丹参15g,红花10g,每日1剂,水煎10天为1疗程,Ⅲ度心衰患者需服3~5个疗程,Ⅱ度心衰需服2~3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的标准。显效:心衰完全控制或心衰Ⅲ度转为Ⅰ度,或心衰完全控制;有效:心衰Ⅲ度转为Ⅱ度或心衰Ⅱ度转为Ⅰ度;无效:同治疗前比较症状无改善或恶化死亡。

    3.2 疗效分析 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7%。
, 百拇医药
    4 讨 论

    单独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肺心心衰疗效较差,且易中毒,合用利尿剂易致水电解质紊乱。我们加用葶苈子合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可克服上述副作用,疗效显著,一般利尿作用都在用药后即出现,第3、4天达到高潮,随着尿量的增加,浮肿的消退,心悸、胸闷、咳喘、倚息不得卧等症状随之好转。肺心心衰是临床较为多见的危急病症,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脾(心)肾阳虚为本,痰瘀水停为标,阳气不足则鼓动无力、血液运行不畅致血脉瘀阻,肾阳虚亏,气化不利则水湿泛滥,出现胸闷气逆,水肿等,本方取葶苈子泻痰行水,下气平喘之功。《神农本草经》记载葶苈子入肺,膀胱经,功能泻肺行水,祛痰定喘,其所含葶苈子醇在动物实验中证实有强心甙样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有报道认为葶苈子的有效成分含量较低,需大剂量服用方能达到强心甙样作用,故首剂用量需30g,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至15g左右,苓桂术甘汤是《伤寒论》中的一个温阳化气的著名方剂,能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健脾渗湿,温化痰饮。方中茯苓为君药,药性缓和,益心脾利水湿,补而不峻,利而不猛;动物实验证明,茯苓有较强的利尿作用。白术益气健脾,通利水道,现代药理认为白术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并能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桂枝温通经脉,通阳化气,实验证明除有较强的强心作用外,还能促进唾液及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增强食欲。酌加熟附片,可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壮火。古人曰:“治水者,先治气,益气则水化”。因此治疗心衰时须重用黄芪补气升阳,祛毒和营,利水消肿。现代药理认为,黄芪对正常的心脏有加强其收缩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其强心作用更为显著,每剂可重用50g以上。酌加丹参、红花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心排出量。贝母、半夏、胆星祛痰平喘,增强气管分泌物稀释,有利于排痰。全方具有标本同治的整体功能,切中肺心心衰的病机,故可取得满意疗效。

    收稿日期:1999-09-14,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葶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