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PCNA表达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才群 李方成
单位:李才群(进修医师,广东省东莞高睭医院外科);李方成(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120)
关键词:垂体瘤PCNA表达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分类号
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67X(2000)03-0277-01▲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复发垂体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与其临床特征相比较,评估PCNA指数作为预测垂体瘤复发标志物的实用性。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临床资料
标本选自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985~1997年手术切除的垂体瘤33例,病例的选择主要基于临床资料的可用性及随访资料的完整性,具体情况见表1。每个标本行5μm厚连续切片2张,备染。
表1 临床资料
组别
n
男/女
年龄
(岁)
囊性变
大腺瘤
鞍外
, 百拇医药
生长
全切除
术后
放疗
随访时间
(年)
肿瘤性质
嫌
酸
碱
混
复发组
15
7/8
, 百拇医药
26~67
5
15
14
5
16~12
16
10
3
1
1
(40.47)*
(5.07)*
, 百拇医药
非复发组
18
7/11
25~69
2
12
12
11
6
4.1~8.1
10
5
2
, http://www.100md.com 1
(39.78*)
(6.69)*
*括号内为平均数
1.2 PCNA检测方法
采用酶标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技术(LSAB法),一抗为鼠抗PCNA单克隆抗体(PC10),DAB显色。
1.3 PCNA指数的确定
PCNA指数为每张切片中计数的阳性标记核占计数核总数的百分率。
2 结果
两组病人有同样的年龄、性别、随访期分布,临床症状和体征亦无明显不同。PCNA阳性垂体瘤细胞表现为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大多数呈弥漫均一着色,少数呈颗粒状。这些细胞弥散分布于整个肿瘤,但存在区域性差异,有的只表现为局灶性阳性核。本文PCNA在垂体瘤中的表达结果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表2 PCNA在垂体瘤中的表达
组别
n
PCNA指数
平均PCNA指数
>5%
1%~5%
<1%
复发组*
15
13
1
1
, 百拇医药
0.3%~70.2%(21.8%)
非复发组**
18
3
3
12
0%~27.5%(3.9%)
*:**P<0.01,Mann-Whitneg 检验
3 讨论
尽管大多数垂体瘤被认为是良性肿瘤,但仍有部分表现出恶性行为(如侵袭、复发等)。其临床特征与组织学类型常不足以说明其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的增殖潜力[1]。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取决于进入细胞周期的增殖细胞(包括G1、S、G2及M期)和它们在全体肿瘤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是用以反映良恶性肿瘤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2]。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小腺瘤PCNA阳性细胞较少,染色较淡,呈棕黄色,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染色逐渐加深至棕褐色,有的甚至呈颗粒状,PCNA阳性核指数逐渐增高,强染核指数也随之增高;而复发垂体瘤有很高的增殖细胞指数,提示可能有一高增殖潜力的垂体瘤亚群存在。有鞍外生长的腺瘤PCNA指数高于没有鞍外生长的,未完全切除的肿瘤亦较高。当高PCNA指数存在于鞍上生长的大腺瘤且未完全切除时,肿瘤复发的可能性明显增高,结果还发现肿瘤PCNA指数越高,复发越快。而且同一病人复发腺瘤的PCNA指数较初次手术时明显增高,是残余肿瘤有基因改变,还是因接受外界的生长刺激变得增殖活跃?目前机制不清。以往的研究表明[3,4],肿瘤的大小、手术切除的程度、肿瘤的再生潜力是肿瘤复发的决定因素,这一论点得到我们的应证。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垂体瘤复发的因素除高PCNA指数外,其他尚有①大腺瘤;②鞍外生长;③不全切除,而与年龄、性别、激素分泌状态等关系不大。
通讯作者:李才群:Tel:86-769-8874995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Salmi J, Grahne B, Valtonen S, et al. Recurrence of chromophobe pituitary adenomas after operation and postope rative radiotherapy [J]. Acta Neurol Scand,1982,66: 681~ 689.
[2]Celis JE,Celis A. Cell cycle dependent variation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clear protein cyclin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in cultured cells: subdivision of S phase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5,82: 3262~ 3269.
[3]张建宁,杨树源,孙银水.垂体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1,7:171.
[4]Hsu DW,Hakim F, Biller BM, et al. Significance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index in prediting pitauitary denoma recurrence [J]. J Neurosurg,1993,78: 753~ 761.
收稿日期:1999-08-02
修稿日期:1999-10-08, http://www.100md.com
单位:李才群(进修医师,广东省东莞高睭医院外科);李方成(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120)
关键词:垂体瘤PCNA表达与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分类号
分类号:R7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67X(2000)03-0277-01▲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复发垂体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与其临床特征相比较,评估PCNA指数作为预测垂体瘤复发标志物的实用性。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临床资料
标本选自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985~1997年手术切除的垂体瘤33例,病例的选择主要基于临床资料的可用性及随访资料的完整性,具体情况见表1。每个标本行5μm厚连续切片2张,备染。
表1 临床资料
组别
n
男/女
年龄
(岁)
囊性变
大腺瘤
鞍外
, 百拇医药
生长
全切除
术后
放疗
随访时间
(年)
肿瘤性质
嫌
酸
碱
混
复发组
15
7/8
, 百拇医药
26~67
5
15
14
5
16~12
16
10
3
1
1
(40.47)*
(5.07)*
, 百拇医药
非复发组
18
7/11
25~69
2
12
12
11
6
4.1~8.1
10
5
2
, http://www.100md.com 1
(39.78*)
(6.69)*
*括号内为平均数
1.2 PCNA检测方法
采用酶标链霉亲合素—生物素技术(LSAB法),一抗为鼠抗PCNA单克隆抗体(PC10),DAB显色。
1.3 PCNA指数的确定
PCNA指数为每张切片中计数的阳性标记核占计数核总数的百分率。
2 结果
两组病人有同样的年龄、性别、随访期分布,临床症状和体征亦无明显不同。PCNA阳性垂体瘤细胞表现为细胞核被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大多数呈弥漫均一着色,少数呈颗粒状。这些细胞弥散分布于整个肿瘤,但存在区域性差异,有的只表现为局灶性阳性核。本文PCNA在垂体瘤中的表达结果见表2。
, http://www.100md.com
表2 PCNA在垂体瘤中的表达
组别
n
PCNA指数
平均PCNA指数
>5%
1%~5%
<1%
复发组*
15
13
1
1
, 百拇医药
0.3%~70.2%(21.8%)
非复发组**
18
3
3
12
0%~27.5%(3.9%)
*:**P<0.01,Mann-Whitneg 检验
3 讨论
尽管大多数垂体瘤被认为是良性肿瘤,但仍有部分表现出恶性行为(如侵袭、复发等)。其临床特征与组织学类型常不足以说明其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的增殖潜力[1]。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取决于进入细胞周期的增殖细胞(包括G1、S、G2及M期)和它们在全体肿瘤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是用以反映良恶性肿瘤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2]。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表明,微小腺瘤PCNA阳性细胞较少,染色较淡,呈棕黄色,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染色逐渐加深至棕褐色,有的甚至呈颗粒状,PCNA阳性核指数逐渐增高,强染核指数也随之增高;而复发垂体瘤有很高的增殖细胞指数,提示可能有一高增殖潜力的垂体瘤亚群存在。有鞍外生长的腺瘤PCNA指数高于没有鞍外生长的,未完全切除的肿瘤亦较高。当高PCNA指数存在于鞍上生长的大腺瘤且未完全切除时,肿瘤复发的可能性明显增高,结果还发现肿瘤PCNA指数越高,复发越快。而且同一病人复发腺瘤的PCNA指数较初次手术时明显增高,是残余肿瘤有基因改变,还是因接受外界的生长刺激变得增殖活跃?目前机制不清。以往的研究表明[3,4],肿瘤的大小、手术切除的程度、肿瘤的再生潜力是肿瘤复发的决定因素,这一论点得到我们的应证。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垂体瘤复发的因素除高PCNA指数外,其他尚有①大腺瘤;②鞍外生长;③不全切除,而与年龄、性别、激素分泌状态等关系不大。
通讯作者:李才群:Tel:86-769-8874995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Salmi J, Grahne B, Valtonen S, et al. Recurrence of chromophobe pituitary adenomas after operation and postope rative radiotherapy [J]. Acta Neurol Scand,1982,66: 681~ 689.
[2]Celis JE,Celis A. Cell cycle dependent variation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clear protein cyclin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in cultured cells: subdivision of S phase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5,82: 3262~ 3269.
[3]张建宁,杨树源,孙银水.垂体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测[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1,7:171.
[4]Hsu DW,Hakim F, Biller BM, et al. Significance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index in prediting pitauitary denoma recurrence [J]. J Neurosurg,1993,78: 753~ 761.
收稿日期:1999-08-02
修稿日期:1999-10-0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