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29629
温补脾阳法治疗乙型肝炎并顽固性呕吐32例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张兴宏

    单位:张兴宏(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236015)

    关键词:乙型肝炎;顽固性呕吐;中医药疗法;温补脾阳

    湖北中医杂志000322 恶心呕吐是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症状,患者长期不能进食,影响疾病的康复。笔者于1995年4月~1999年3月,用温补脾阳法治疗本病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均为住院病人,男21例,女11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其中慢性乙型肝炎24例,急性乙型肝炎8例,均为呕吐持续7天以上,用常规治疗不能缓解者。临床表现为脘闷腹胀、纳差,或不能进食、恶心呕吐甚者饮水即吐,口干而不思饮水或吐涎水不止、全身乏力,或见身目俱黄,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舌淡或黯,舌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细而迟。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选用苓术桂附汤加减:白茯苓、炒白术、姜半夏、淡竹茹、焦三仙各15g,藿梗、砂仁各12g,枳实、厚朴各20g,制附片、肉桂、甘草各6g,干姜3g。

    加减:湿重苔厚者加苍术、猪苓、泽泻;口中粘腻不爽者加白蔻仁、佩兰;胁肋疼痛者加玄胡、川楝子、青皮;寒湿不重者去制附片;黄疸指数高者加茵陈、金钱草;谷丙转氨酶高者加五味子、垂盆草。

    以上为成人用量,儿童酌减。1剂/d。首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分钟,置火上煎煮15~20分钟,滤出药汁,再加水煎煮15分钟过滤弃渣,两次药汁混匀,先服一半,12小时后将另外一半加温后服用。服中药期间不用解痉、止吐和助消化药物。

    3 治疗结果

    经3~10天治疗,临床治愈(呕吐症状解除,舌苔消退)21例;好转(呕吐缓解,腻苔变薄,但未完全消除)9例;无效(症状未缓解)2例。有效率达93.75%。
, 百拇医药
    4 典型病例

    丁某,女,48岁,既往无肝病史,但有慢性胃炎病史10余年。近因腹胀、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口淡无味、吐涎水不止、尿黄如浓茶半月于1999年2月21日入院。检查:巩膜重度黄染,舌淡,苔白厚滑腻,腹平,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叩击痛(+),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肝功能:ALT1160U/L,TBL278umol/L,HBsAg(+),Anti-HBe(+),Anti-HBc(+),PT26秒,肝胆B超提示:急性肝炎、胆结石;胃肠钡餐提示慢性胃炎、胃窦炎。

    入院后经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故改服中药,药用苓术桂附汤加减:姜半夏、淡竹茹、猪茯苓、泽泻、苍白术、枳实、厚朴、焦三仙、玄胡各15g,藿梗、砂仁各12g,制附片、肉桂各6g,干姜3g。患者首次服药时饮入即吐,稍停片刻再服未见呕吐,服2剂后诸症明显好转,饮食增加,无恶心呕吐,不吐涎水。守方略有出入,再服7天消化道症状完全消失,舌苔变为薄白苔。后去淡竹茹、猪苓、苍术、玄胡、制附片,加茵陈、金钱草、虎杖、赤芍等,服药月余后获临床治愈,HBsAg转阴。
, http://www.100md.com
    5 体会

    多数学者认为,乙肝病毒(HBV)属于中医湿邪的范围,湿为阴邪,易损阳气;湿邪羁留体内,脾阳脾气首受其害。脾主运化,升清降浊, 得阳始运,倘湿邪困阻于脾胃,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患者可出现呕吐、上腹部胀满、食欲不振、便稀、身倦沉困、苔白而滑等[1];湿邪阻滞,津液不能上达,则出现苔白厚腻,食而无味,口干或苦,但不欲饮水。现代研究表明,HBV作为一嗜肝病毒,不但可以激发免疫反应损伤肝细胞,引起胆红素的代谢障碍,还可以影响肠胃功能失调,甚至引发器质性病变。现代医学认为,病毒性肝炎往往合并胃肠道粘膜的炎症改变,甚至可引起溃疡[2]导致“肝源性腹泻”[3]等,并在胃粘膜中发现HBsAg、HBcAg、HBV-DNA[4]

    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在《景岳全书.呕吐》中指出:“因火而呕者少,因寒而呕者多”,认为“但补其阳,阳回则呕必自止”。根据这一观点,笔者选用四君子汤以健脾化湿,但虑党参之壅而去之,加枳实、厚朴、砂仁以理气燥湿,加藿梗、姜半夏、淡竹茹以和中止呕,加焦三仙以健脾消食,加附、桂、干姜以温煦脾阳,运化寒湿,寒湿去则呕吐必然消失,其余症状也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高寿征主编.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427

    2,孙宏训主编.肝脏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91

    3,李良瑛.丽珠肠乐治疗肝源性腹泻44例.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1):52

    收稿日期:1999-10-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