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循环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39322
膀胱嗜铬细胞瘤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循环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张宇辉 王静 何建国 郑德裕 刘国仗

    单位:100037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高血压研究室

    关键词:

    中国循环杂志000336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614(2000)03-0186-01

    膀胱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较罕见的嗜铬细胞瘤,国内少有报道,我院于1999年8月诊治了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4岁,因排尿后心悸、头痛、四肢发冷伴血压阵发性增高7年,加重20天入院。自述每次小便时血压升高至170~210/100~140 mmHg,(1 mmHg=0.133 kPa),小便后约5分血压自行恢复正常水平,即110~120/70~80 mmHg。入院时心电图、X线胸片和心脏超声心动图大致正常。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示:左侧肾上腺形态较丰满,右侧肾上腺形态无异常。腹部超声:膀胱左侧壁探及1.8 cm×0.8 cm呈中等均匀回声的异常占位性病变。膀胱镜发现1.8 cm×1.0 cm肿物,表面粘膜光滑,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未发作时测血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NE):0.17 ng/ml和肾上腺素(E):0.071 ng/ml。1999年8月16日憋尿后在排尿时发生心悸、头晕,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测血压为240/140 mmHg,心率40次/分,当时抽血测NE:2.105 ng/ml和E:0.076 ng/ml。临床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于1999年8月20日行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膀胱嗜铬细胞瘤。术后患者排尿时未再发生上述症状。患者出院后第3个月和第7个月时分别进行了随访,均未再有上述症状发作。

    2 讨论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交感内皮组织嗜铬细胞的肿瘤。膀胱嗜铬细胞瘤较为罕见,多在受刺激时排尿自它分泌的儿茶酚胺以NE为主,主要通过作用于周围组织血管的α受体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最初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其后血压升高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神经反射性作用使心率减慢,总的结果是抵消了NE的心脏兴奋效应,使心输出量下降。腹部超声、膀胱镜检查及发作时血儿茶酚胺的检查是确诊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依据。此外,有文献报告,膀胱嗜铬细胞瘤有一部分是恶性肿瘤,但是由于良性和恶性肿瘤在组织学上区分不显著,只有当肿瘤出现远端转移或术后肿瘤有复发才是判定为恶性肿瘤的确切根据,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定期随访。

    张宇辉(1973-)女,住院医师,硕士,主要从事高血压及心内科临床与基础工作

    1999-11-09

    2000-01-2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