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眼视光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5098
调节滞后与儿童近视关系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眼视光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李瑾 施明光 董枫

    单位: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浙江 温州 325027

    关键词:近视;病因学;儿童;张力性调节;调节滞后

    眼视光学杂志000306

    [摘 要] 目的:观察并评价调节滞后与儿童近视关系, 探讨儿童近视发病机理。 方法: 使用分光镜动态检影法测定38名年龄6~14岁在学儿童(平均年龄10.1岁)的张力性调节值 与调节滞后值。其中19名为正视,19名为近视 。通过注视昏暗照明下置于眼前40厘米的DOG视标(0.2cpd)打开调节环,于持续聚焦于一3 D目标5分钟之前及之后立即测定张力性调节值,取前后差值作为调节滞后值。统计分析采用 组间样本t检验方法。 结果:本研究中近视儿童的调节滞后值为0.11±0. 33D,正视儿童该值为0.30±0.45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环境因素如近距离工作在早发性近视发展中起较小作用 。早发性近视与迟发性近视具有不同的发病机理。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 R778;R7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801(2000)03-0148-03

    A study of the rela tionship between accommodative hysteresis and early-onset myopia

    LI Jin,SHI Ming-guang,DONG Fe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S 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accommodative hysteresis of emmetropic and myopic children and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 etween accommodative hysteresis and early-onset myopia.Methods: 38 schoolchildren aged 6~14 years (average age = 10.1 years) participat ed in the experiment. Measurements of tonic accommodation and accommodative hyst eresis were taken before and immediately after focusing on a target placed 3D aw ay for 5 min. The accommodative loop was opened by viewing a DOG target (0.2 cpd ) placed 40cm away from subjects in a dim environme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 he pre-task and post-task values was defined as accommodative hysteresis.Results: The myopic children in our study tend to have lower accommodative hyste resis values than emmetropic children after the same near work. But analysis of variance indicated tha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accommodative h ysteresis between the emmetropic and myopic groups.Conclusion: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near work play a less important role t han hereditary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onset myopia. Our results ind icate that early-onset myopia and late-onset myopia have different myopic etiolo gies.
, http://www.100md.com
    Key words: myopia/etiology; children; tonic accommodation; accommodative hysteres is

    近视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一类屈光不正。积极地研究和预防近视,是医学和生物学领 域需紧迫解决的课题之一。目前PRK、角膜塑型术等虽可以使患者得到清晰的视力并保持 较长时间的稳定,但仍面临屈光不正回复等危险。只有真正弄清楚近视病因与发展过程才有 可能获得最佳治疗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从在校小学生中随机选择正视儿童19名,近视儿童19名,年龄6~14岁 ,平均年龄10.1岁。近视标准:平均球面等效屈光不正≥-0.50D。正视标准:平均 球面等效屈光不正+0.25D到-0.25D。所有对象双眼裸眼视力或戴镜 后矫正视力至少达1.0,所有对象均无斜视,双眼视异常,无眼运 动障碍,眼前段及眼底检查均正常,两组基本情况一致。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 测定所有对象的视力,使用动态检影法客观测定其睫状肌麻痹后屈 光不正值及最佳矫正视力。使用DOG视标法打开调节环。这种方法被认为是打开调节环的一 种有效的较好的方法[1,2]。DOG视标(0.2cpd)置于待测眼眼轴水平上距眼40厘米 处,室内低照明,嘱对象持续注视DOG视标中央白色条纹10分钟,以分光镜动态检影法测量 其工作前张力性调节值,然后打开光源,在40 LUX照明下阅读置于距眼3D的Snellen近视力 表 上较其最佳视力前一行视标中的一个,让对象保持清晰聚焦5分钟,熄灭光源,仍于低照明 下用前述方法打开调节环,测量工作后张力性调节值,取前后差值作为调节滞后值。所有 测量均于右眼进行。两组资料进行年龄与性别匹配,统计分析采用组间样本t 检验。

    2 结果

    我们共测定了19名近视儿童和19名正视儿童的张力性调节值 和调节滞后值如表1所示。

, 百拇医药     表1 工作前张力性调节值及调节滞后值 (D) 屈光组

    人数

    工作前张力 性调节平均值

    调节滞后值

    范围

    正视组

    19

    1.31±0.54

    0.11±0.3 3

    0.508~1.94

    近视组

    19
, 百拇医药
    1.59±0.67

    0.30±0.45

    0.657~2.30

    实验结果显示,近视组与正视组的张力性调节在近 距离工作前后的改变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近视组P=0.04,正视组P=0.01,提示在5分钟的持续聚焦后 ,两组都有一明显的调节滞后效应。 近视儿童组的调节滞后平均值为0.11D,而正视儿童 组的调节滞后平均值0.30D,可以看出,前者较后者有偏低倾向,但两者的统计学分析显示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滞后与屈光不正度数的相关性分析 显示相关系数r=-0.07715,即两者无明显相关。

    3 讨论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正视儿童与近视儿童的调节滞后是否存在差别,从而观察和评价 调节滞后对儿童近视的影响,并探讨在迟发性近视与早发性近视中这种影响是否有所不同, 从而探讨早发性近视的病因。
, http://www.100md.com
    3.1 实验结果的阐释 许多研究者[2,3]发现人眼在无视觉刺激存在时调 节并非像调节的经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处在无穷远处,是处在远点和近点之间的一个位 置上,并称之为眼的张力性调节,也称为调节暗焦点。研究者们[3]认为这一 点是 眼的调节的一个参考点,它反映了对眼睫状肌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支配张力水平的平衡状态 。这种张力性调节并非恒定不变,许多研究发现[4],它会在持续聚焦于某一目标 后朝该注视目标改变,这种改变是在目标取走之后仍存在的,人们称之为调节滞后。生理学 的、解剖学的、药理学的研究证明了张力性调节及其交感、副交感神经支配的存在。虽然视 远视近都会使张力性调节有此改变,但这两种情况下的调节滞后并不对称[5],只 有在视近时会使此改变在黑暗中维持到注视后数十分钟,而远点注视后该滞后效应以一显著 的线形趋向在黑暗中进行衰减。即使在远物与近物距离张力性调节点相等时,持续聚焦于近 目标较远目标更易产生一持久的张力性调节的适应性改变。这些现象说明调节滞后与近距 离引起的近视及有关症状有潜在的联系。
, 百拇医药
    我们资料所得的结果显示,近视儿童与正视儿童调节滞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早 发性近视与近距离工作关系甚少。因为调节滞后反映了近距离工作的一种效应,调节滞后 的差别存在与否也反映了近距离工作是否在近视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显然,我们的分 析结果支持在早发性近视发生中遗传大于环境影响这样的观点。

    张力性调节与调节滞后的神经支配理论也很好地解释了我们的结果。1992年,Bernard Gilm artin[6]等曾作过一项药物对调节滞后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在人体睫状 肌支配中副交感支配占优势,但仍有证据表明,人体睫状肌也使用了辅助性的抑制性的交感 支配。交感支配随着与它同时发生的副交感调节活动的基础水平的增加而有所增长,说明这 种交感 支配可能是用于减少张力性调节工作后改变的幅度和维持时间。根据他的结果,我们可以解 释我们所得的资料,也就是说,张力性水平高的儿童,他的副交感支配也是高的,这种背景 水平的增高,使他的交感支配水平也较高,所以减少张力性调节工作后的改变的功能也较强 一些,因此张力性调节改变的幅度(也即我们所测得的张力性调节滞后值)有偏低倾向,而 由于调节滞后大、维持时间长引起的调节痉挛、调节不易放松而引起近视的可能性就下降了 或者说基本上没有了。
, 百拇医药
    3.2 与迟发性近视的比较 我们知道正视成人的调节滞后值随目标的屈光度不同 而有不同[7],但与注视时间无关,短至15秒,多至数小时,只要屈光度相同,调 节滞后值无差别[8]。所以我们选取了一些注视目标与我们的实验相差无几的实验 [5,7]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正视成人组的调节滞后值基本上都小于0.5 D,与我们发现的正视儿童的调节滞后值相似,但近视成人调节滞后值却远大于近视儿童。 而且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显示,近视成人的调节滞后值较正视 成人的显著要大,提示近距离工作在成人近视发生发展中起了作用。但几乎所有有关儿童的 资料均表明正视儿童的调节滞后与正视儿童无异。所以我们认为,近视儿童与正视儿童的调 节滞后关系与成人不同,他们的调节滞后值并无差异,从而提示早发性近视与迟发性近视有 不同的发病机理。Mcbreien、Millodot也发现早发性近视组与正视组之间的调节滞 后并无差异。我们的结果支持他们的结论。

    3.3 儿童近视理论假设 我们认为,儿童近视主要是遗传因素作用引起,环境因 素起了较小的作用。儿童的近视可能是在视觉正视化反馈过程中某个环节的失败而引起的, 这种反馈的失败是由于交感与副交感的平衡状态与正视儿童有异导致的。
, 百拇医药
    近视最基本的危险因素可被广义地定义为:自然的和非自然的。一系列的证据表 明屈光不正有遗传性的病因。单卵双胞胎较双卵双胞胎的屈光不正和眼的各组成部分的数值 彼此更相似一些。有父母近视史看起来也是儿童近视的一个危险因素。据一项调查表明:双 亲都为近视的儿童的近视发病率为百分之四十,而单亲近视的儿童的近视率减至百分之二十 五,双亲都无近视的儿童近视发病率为百分之十。有研究表明[8],遗传原因较儿 童的近距离活动(如娱乐性阅读,学习,看电视等)更能解释近视儿童的屈光不正。

    眼的视觉发育是通过视觉指导的主动反馈过程,通过自动聚焦来形成正视化。它 假 设眼对于焦距错误产生的刺激进行反应,通过调节自身的发育以减少焦距的错误。在这个 过程中人眼要将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就需睫状肌将张力性调节参考点调节到与该物体 所需屈光度相差无几的水平。当张力性调节值较大时,视远时所需调节改变量也较大,这种 较高的交感抑制要求反馈到大脑中枢,大脑的神经中枢作出放松调节的指示,使近视儿童的 交 感抑制能力较正视儿童为大,所以当实际的负调节量大于所需的负调节量时机体可能就作出 延长眼轴的反馈,来达到视网膜清晰成像的目的;视近时近视儿童的实际调节能力是较正视 者要小的。由于正调节能力的不足,反应到大脑里,便作出反馈,延长眼轴。但事实上这完 全是一种错误的信息反馈,这种异常的反馈最终导致了正视化的失败,引起了近视。
, 百拇医药
    我们 的研究发现,近视儿童与正视儿童的调节滞后无明显差异,提示儿童的近视发生发 展中近距离工作引起的作用较小,与成人近视具有不同的发生机理。儿童近视可能是由于副 交感神经的支配张力性水平过高引起正视化失败导致眼轴的延长引起的。儿童近视可能可通 过抑制副交感活性的药物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作者简介:李瑾(1972-),女,浙江温州人,医学硕士,眼科住院医师。

    4 参考文献

    [1] Bullimore MA,Gilmartin B. The measurement of adaptation of tonic a ccommodation under two open-loop conditions[J].Ophthal Physiol Opt,1989,9:72-7 5.

    [2] Gilmartin B,Hogen 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nic accommodation and ciliary muscle innervation[J].Invest Ophthal Vis Sci,1985,26:1024-1028.
, 百拇医药
    [3] Leibowitz HW,Qwens DA.New evidence for the intermediate position o f relaxed accommodation[J]. Doc Ophthalmol,1978,46:133-47.

    [4] Glmartin B,Bullimore MA.Adaptation of tonic accommodation to susta ined visual tasks in emmetropia and late-onset myopia[J].Optom Vis Sci,1991,68 :22-26.

    [5] Sheldon M,Ebenholtz. Accommodation hysteresis:Fundamental asymmetr y in decay rate after near and far focusing[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1991 ,32:148-153.
, 百拇医药
    [6] Bernard Gilmartin,Mark Rosenfiel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 n accommodative adaptation[J]. Optom Vis Sci,1992,69:276-286.

    [7] Ebenholtz SM. Hysteresis magnitude and decay rate as a function of fixation-target distance from the dark focus. ARVO Abstracts[J]. Invest Ophth almol Vis Sci,1985,26(suppl):269.

    [8] Mark Rosenfield. Comparison of accommodative adaptation using lase r and infra-red optometers[J]. Ophthal Physiol Opt,1989,9:431-436.

    收稿日期:2000-04-13;修回日期:2000-07-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