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5686
精神疾病患者眉间距离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张立亮 郑士全 纪芳 王远玉

    单位:张立亮(276005 山东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郑士全(276005 山东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纪芳(276005 山东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王远玉(276005 山东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

    关键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000314 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眉间距离观察,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为1999年1~10月间住本院的精神疾病患者随机抽取655例,其中精神分裂症50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55例,均符合CCMD-2-R诊断标准,全部病人行眉间距离测查,以258例健康者作对照。精神分裂症组男336例,女164例;情感性精神障碍组男111例,女44例;对照组男187例,女71例。3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3.1±5.7)岁,(28.7±10.2)岁和(34.5±11.4)岁,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测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以两眉内侧肉眼观无毛毳存在为基点进行眉间距离测量。两眉若延续无间断则眉间距离为0;双眉间有簇状或片状毛发则取其间距离之和为该病人眉间距离长度。上述3组人群的眉间距离分别为:(13.65±2.89)mm,(12.70±3.68)mm和(18.18±3.24)mm。均由同一人进行测查,复核20名,一致性为0.84。

    2 结果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组与对照组眉间距离为0的发生率分别为:20.80%,23.87%与5.03%,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

    3 讨论

    正常人群两眉之间均隔一定距离,其间一般无毛发存在。本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病人存在明显的眉间距离不同,表现为双侧眉毛延续、融合、无间断;眉间毛发粗细、长短、多少及分布形态、疏密程度因人而异,可呈簇状或不规则片状。人类皮肤组织起源于外胚层,故支持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的观点。眉间距离异常是否可作为识别精神病人的生物学标志之一,以及其严重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是否有一定联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收稿:1999-12-27

    修回:2000-02-2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