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5697
应该加强精神病理学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金卫东

    单位:金卫东(213003 常州,解放军102医院)

    关键词: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000340 目前,精神疾病的诊断仍缺乏包括不少精神科医生在内的大多数医务工作者所期望的“生物学指标”,因此,我们便不得不应用纯粹的精神症状来完成精神疾病的诊断。在临床实践中证明,这种症状学诊断标准已经很大程度上区分了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它有很好的“效度”,不论国内、国外,这种纯症状学标准依然是精神疾病诊断手段的主流。

    既然纯症状学是诊断手段的主流,则对各种各样的精神症状或综合症的辨认、识别、界定、评价便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很显然的。

    然而,这一点我们做得太少。

    在80年代,曾认真地拜读过已故精神病学专家娄焕明教授发表在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上的一篇关于自我意识障碍的文章,90年代在上海精神医学杂志上读过关于Capgras综合征的论文,最近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上学习了一篇关于强迫症状的精神病理学研究。这些研究和理论都给了我们不少指导和帮助,在临床上也有重要实际意义。可惜这样的文章太少。
, http://www.100md.com
    北京医科大学的许又新教授著述的《精神病理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这给我们临床不少帮助,特别是在精神症状的认识和分析方面帮助之大,是其他书籍所不及的。它更不同于其他不少教科书中的症状描述,而是深入到“症状之中”,抓其特征,述其结构,点明机制,分析深入,论理清晰,应该说给了我们很多的指导和帮助。

    精神症状认定或辨认、识别,是精神疾病诊断的基础,没有认定症状或无法辨认症状,便无法作出诊断。显然这对精神科医生来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一种不可取的思潮也相当普遍,即“广谱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医生的诊断概念。如氯氮平既对各种类型的精神分裂症有效,又对躁狂症有效,显然诊断准确性降低便有了避风港,在一部分人看来,“治好病才是主要的”观点,而“管它什么诊断”的观点仍有一定市场,殊不知,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这种风气不应助长。

    另一方面,精神疾病的治疗不应仅局限于药物治疗,虽然这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神经症、抑郁症以及某些疾病的康复期,事实证明,心理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积极的,有效的。在了解其症状的同时,也应明确地认识到产生症状的心理机制或过程,这对治疗,特别是心理治疗应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或一组精神症状的描述,很大程度上是认定、评价和界定的过程,同时也包含了该症状与其他症状的鉴别,区分与比较,如果能够准确地做到这一点,可以说在治疗上才能有的放矢,不论是对药物治疗,还是心理治疗,都是有益的。
, 百拇医药
    以精神障碍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叫做精神病理学,这是一门基础科学或理论科学,而精神病学或精神医学是它的一种应用。

    在国内几本发行的精神科专业杂志上,这种精神病理学研究的文章较少。某些精神科医生对之“没有兴趣”或认为“低档次”,而将自己的重点放在其他方面,如某些药物的临床研究或其他生物学研究,自然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也就较少。记不清在哪一篇外文论文的参考文献中,见到过西方的Psychopathology的杂志索引,如果我们中国也有这样一本杂志,可能会使大多数的精神科医生对之关注,至少将大家的关注程度能分到这方面来一部分,希望有识之士能促成此事。

    精神科研究生教育也应多在这一方面加点功夫,在有限的3年时间里认真、踏实地研究一个有意义的精神症状或综合征,远比测几个生物指标有意义,其中导师的选题指导有重要意义,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的精神科医生都认真注意这种自身专业的基础研究,应该说是我国下世纪精神医学研究的方向之一。这也一定会实实在在地促进中国精神医学的发展。

    收稿:1999-08-23,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