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6442
瘤内注射干扰素治疗实体瘤临床观察(附10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李凯 马育林 姚智

    单位:李凯 马育林(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天津 300060);姚智(天津医科大学免疫研究室)

    关键词:干扰素;瘤内注射;实体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000320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730.54

    近年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肿瘤的作用渐受重视。它可通过活化免疫细胞发挥效力,但因活化细胞瘤区者数量少,疗效不佳[1]。瘤内给药有肯定疗效[2],却还难被广泛认同。我们从1993年起以瘤内、外注射IFN对照治疗难以手术或化疗不敏感的实体瘤,并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临床资料:随机选择1993年11月~1998年1月我院病人101例,男54例,女47例,年龄7~81岁。骨、软组织及皮肤肿瘤42例,各种癌59例,均经病理证实;最大径(下简称DR)<3 cm 48例, 3~5 cm 31例,>5 cm 22例。

    治疗方法:主要用天津市华立达公司生产的a-2b基因重组干扰素,300 Miu/支。批号930908~19980810。52例常规化疗(VCR,CTX,ADM,DDP等)后瘤体不缩小或增大,2~3周后加IFN治疗。49例直接行IFN治疗;瘤内注射(下简称瘤内)43例:直视或在“B”超引导下将 IFN注入瘤体, 300~1 200 Miu/次(根据瘤体大小调整剂量),Qod。瘤外注射(下简称瘤外)58例:于肿瘤包膜外至少3 cm皮下或肌肉注射。300~1 200 Miu/次,Qod。治疗时间2~17周,平均每例病人约8周。45例肿瘤缩小或消失后行肿瘤或原瘤区切除手术。

    观察及评价: ① 肿瘤体积:依DR变化分为全效(瘤体全部消失2~4周以上)、有效(瘤体至少缩小50%,2~4周)及无效或进展(缩小不足50%或增大)。② 组织结构:光镜观察45例(HE染色),电镜6例(KB-Ⅴ超薄切片机,100-CX电镜等)。③ 免疫学指标:以APAAP免疫酶标染色方法分别检验治疗前、后(2~4周)外周血及瘤组织(将其粉碎)的CD4/CD8,正常值1.5~2.0。④ IFN的不良反应。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与讨论

    近期(2~4周)疗效:骨软组织及皮肤肿瘤瘤外组总疗效(全效+有效)比例3/18,瘤内组17/24。各种癌瘤外组1/40, 瘤内组16/19。瘤内注射IFN后多在4~8 d显效。两类肿瘤瘤内、外组总疗效差别均有高度显著性(χ12=12.09,χ22=41.92,P<0.01)。瘤内组中不同体积肿瘤疗效对比见表1。

    远期疗效:21例近期“全效”中,6例CR 达8个月,10例带瘤生存3~8个月,5例因手术或失访无法评价。所有CR病例至转移或失访时局部均无复发。

    表1 43例不同体积肿瘤瘤内注射疗效观察 DR(cm)

    全效例数

    有效例数
, http://www.100md.com
    无效及进展例数

    合计

    <3

    19

    2

    2

    23

    3~5

    2

    6

    6

    14

    >5

    0
, http://www.100md.com
    3

    3

    6

    合计

    21

    11

    11

    43

    “全效”项比较:<3 cm与3~5 cm及<3 cm与>5 cm组P均<0.01;3~5与>5 cm组P=0.34“全效+有效”项比较:<3 cm与3~5 cm及<3 cm与>5 cm组P均<0.05;3~5 cm与>5 cm组 P=0.77

    瘤组织变化: ① 光镜观察:瘤外组:20例行切除或切检,3例较多变性、坏死,其余不明显。瘤内组: 25例行切除或切检,多数有明显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等(图1,2)。7例标本瘤周组织连续切片观察未发现注射针道(以美蓝标记)有瘤细胞。② 电镜观察:淋巴细胞包围瘤细胞并与之融合,瘤细胞线粒体肿胀。
, 百拇医药
    图1 阴茎亚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治疗前),镜下见病理性核分裂(HE×200)

    统计学检验表明,恶性黑色素瘤疗效好于其他肿瘤。

    不良反应: 发热达37.5℃~39.9℃ ,瘤外组为甚。注射处疼痛、水肿只见于瘤内组,脱敏治疗后能缓解。

    CD4/CD8 瘤外组治疗前、后外周血及瘤组织间差异均不显著。瘤内组治疗前外周血与瘤组织、治疗前后外周血间差异均不显著;治疗后瘤组织中CD8增加,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

    图2 治疗后瘤组织坏死(HE×200)

    IFN对瘤细胞的直接作用有干扰DNA及蛋白合成、促使瘤细胞溶解等。瘤内注射后4~8 d瘤体缩小,瘤细胞坏死、线粒体肿胀,瘤外注射少见此类变化,示IFN的直接作用与其浓度和接触瘤细胞的面积、时间有关。文献报道高浓度IFN(2 900 U/ml)可使淋巴瘤细胞24 h后全部溶解,低浓度(700 U/ml)在同样时间内只能可逆抑制瘤细胞[3]。如全身用药,仅20~30 min后绝大部分IFN即分布到肝、骨髓等处。动物实验却显示瘤内注射后IFN可存留较久[4],提示瘤内用药可增加局部浓度。这可能因为肿瘤包膜及区域淋巴结阻挡其扩散,IFN又可抑制小血管形成,阻碍循环,造成药物“缓释”等。另外, DR<3 cm的肿瘤疗效明显强于其他,各肿瘤中恶性黑色素瘤最好,说明肿瘤体积、类型也可影响疗效。
, http://www.100md.com
    许多瘤内CD8升高者均有较好疗效,动物实验同位素标记显像也显示瘤内T细胞大量增加[4],提示瘤内高浓度IFN可活化大量TC细胞杀伤肿瘤,或许也因为瘤区的TC细胞更多,易被活化。

    与瘤内注射化疗药物比较, IFN不良反应轻,易耐受,可使粘连的肿瘤缩小、松动,创造手术机会;对某些肿瘤也可于术后在可疑残存肿瘤区注射,配合其他治疗防止复发;如准确注入血管或梗阻周围的瘤体内则可缓解压迫、消除梗阻,提高晚期病人生活质量。但未见瘤内注射IFN对远方转移灶有明显效果。

    本课题受天津市科委课题(N973611611)资助

    参 考 文 献

    1,赵武述, 陈 仁, 卞志强. 现代临床免疫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 176

    2,Cohen MH. Intralesional interferon-alpha therapy in advanced malignant melanoma. Cancer, 1978, 41: 2456

    3,吴继国. 干扰素的抗肿瘤作用.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85, 8(2): 105

    4,李 凯, 庹培昱, 庞 燕. 干扰素实体瘤内注射后药物分布及瘤内免疫、病理状态观察. 中国免疫学杂志, 1999, 15: 48

    (1999-06-18收稿; 1999-09-20修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