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6812
早期复极综合征并心前区疼痛的鉴别诊断(附22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王延梅

    单位:王延梅(本溪市中心医院循环内科,辽宁省本溪市,117000)

    关键词:

    心血管病康复医学杂志000336

    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是一种生理变异的心电图表现,心前区疼痛不适少见,一旦出现则使 临床诊断产生困难,易误诊和漏治。为探讨其鉴别诊断,特对我科收治的有明显心前区疼痛 症状的22例ERS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近5年来共诊断ERS 142例,其中22例诊断单纯ERS伴有胸痛。22例中,男性19例,女性3 例;年龄21~50岁。心前区针刺样疼痛12例,酸痛8例,闷痛7例,无压榨样痛,其中向左肩放散痛2例。胸痛前有情绪波动10例,有劳累者3例。伴有心悸、胸闷11例,有出汗、面色苍白2例,紧张状态5例,恶心呕吐1例。既往有类似发作史8例,曾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22例患者,入院初步拟诊为变异型心绞痛8例,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期4例,急性心包炎2例,ERS胸痛8例。每例均经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动态心电图,胸部χ线片,心脏超声,及运动平板试验等检查,均未见其它异常。
, http://www.100md.com
    心电图表现:22例均为窦性心律,心率50~82次/分。均见J点抬高伴ST段弓背向下性抬高0.1~0.4mV,以V2~V4多见,2例同时伴有I导ST段抬高0.05mV,2例伴Ⅱ、ⅢavF ST段抬高0.05mV,ST段抬高导联可见QRS波远侧支切迹、粗钝,无对应导联ST段压低。T波高大、对称,部分ST-T融合。1例偶发房早,2例偶发室早。2、6、12小时复查心电图上述改变稳定无演变。

    1.2 治疗方法

    收治后分别给钙拮抗剂,β-阻滞剂、硝酸酯类、止痛剂、镇静剂、刺五加、激素及抗生素 等处理。

    2 结 果

    22例患者经治疗胸痛缓解所需时间为1.0~6.5小时,平均3.5小时。2例经杜冷丁肌注 缓解。随访15例,2例再发,经门诊对症处理缓解。
, http://www.100md.com
    运动平板试验:采用次极量运动负荷试验。18例即刻见原抬高的ST段回到等电位线,T波振 幅降低,4例接近回到等电位线。22例均于运动试验后10分钟内ST-T分别恢复到原抬高状态 。

    3 讨 论

    ERS自1936年由Sgiply等首先报道以来,随着心电图仪的普及,科研及临床工作者的不断总 结,诊断标准的判定,诊断率逐步提高,由1%~2.5%提高到目前的6%~8%。发病机理尚 未阐明,可能与心室各部分复极时间不一致有关。ERS多数无症状,部分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占优势的表现,呈现心前区疼痛不适,心悸、胸闷等症状。胸痛发生机理尚未见报道,所占比例亦不清。虽心电图有一些特点,但在临床诊断中报道被误诊为心脏急症入院抢救者达77.9%。本文中误诊为器质性心脏病达64%,主要误诊为变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超急期,急性心包炎等。

    ERS与AMI超急期有相似之处,ST段抬高,T波高尖。QRS与ST-T的动态演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可靠的指标,ST段呈抛物线样抬高,Q波的出现均是AMI重要的诊断依据,而ERS缺乏动态演变,也缺乏对应导联ST段压低,R波降肢粗钝或切迹几乎见于所有病例。变异型心绞痛,与ST段抬高对应的导联ST段呈镜像性反应,发作后ST段恢复正常,而ERS只有ST段持续抬高,绝无镜像性反应,而急性心包炎的ST段抬高见于除aVR外的所有导联,由ST段抬高,T波直立,很快演变为ST段压低,T波倒置,且常伴有窦性心动过速。单纯ERS绝无ST段压低。运动试验ST段回复至等电位线助于ERS的诊断 ,且ERS的存在并不影响运动所诱发的心肌缺血ST段压低。运动试验后10分钟内ST段恢复原抬高状态。

    ERS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伴心前区疼痛,可予一般镇静、调节神经药物,止痛剂等对症治疗。口服硝酸酯类无效,胸痛严重者可静脉点滴硝酸酯类,一般均可缓解,预后良好。

    (收稿日期:2000-01-2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