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7640
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100例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3期
     作者:冯丽娟 卢春玲 任露

    单位:冯丽娟(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卢春玲(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任露(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349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全部病人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左右侧基底节区脑梗塞,均为首次发病,不包括脑梗塞病例,均为发病后3d入院。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45~79岁;对照组48例,男35例,女13例,年龄42~75岁。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肺、肾疾患,在性别、年龄、病期、伴发病以及患肢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治疗两组患者常规治疗相同,在一般口服药基础上,用5%葡萄糖250ml加血栓通4ml,静滴,1/d,20d为1疗程。康复组行针刺及康复训练。针刺取穴:上肢:肩骨禺、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下肢:脾关、伏兔、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解溪、昆仓、太冲等,并用KWD-808Ⅱ型电针仪断续波治疗,30min/次,1/d,10d为1疗程,间歇3d继续下疗程。同时由固定的PT师和OT师严格按照Brounnstrom促进技术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包括急性期床上正确的肢体摆放、拍打按摩、被动关节活动、关节挤压等;左右侧翻身、上下肢控制能力训练、桥式运动。病情稳定采用坐起训练,坐位、立位平衡三级训练等,逐渐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每次30min,2/d,并教给家属正确训练方法,在病房中训练。对照组应用药物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上下肢功能评估采用Brunnstrom六个阶段法。Ⅰ级:肢体弛缓瘫,无随意运动。Ⅱ级:出现联合反应,共同运动。Ⅲ级:可随意引起共同运动,痉挛加重。Ⅳ级:痉挛开始减弱,出现分离运动。Ⅴ级:以分离运动为主,能完成较难的功能活动。Ⅵ级:共同运动完全消失,各关节运动灵活,协调运动大致正常。ADL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记分0~100分,≤40分为差,40~60分为中,>60分为良。二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月进行Brunnstrom评估,3月后以肢体功能提高级别及ADL提高分数为疗效标准。
, 百拇医药
    2结果

    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后肢体功能提高级别比较(例)

    1月(Ⅰ级)

    2月(Ⅱ级)

    3月(Ⅲ级)

    治疗组

    上肢

    16

    25**

    34**

    n=52
, http://www.100md.com
    下肢

    23

    37*

    44**

    对照组

    上肢

    13

    15

    n=48

    下肢

    18

    23

    21
, 百拇医药
    注:△P>0.05,**P〈0.01

    治疗1月后,两组肢体功能提高Ⅰ级的病人数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2月、3月治疗组肢体功能提高Ⅱ级以上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3月ADL能力治疗组差4例(7.8%),中10例(19.2%),良38例(73%);对照组差13例(27.1%),中14例(29.2%),良21例(43.7%),两组由差转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小结

    脑梗塞偏瘫运动功能的恢复实际上是运动模式的转化过程。针刺可通过特珠的外周感觉输入方式,调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强肌力,缩短软瘫期,促进肌力的恢复。治疗组在针刺的基础上配合康复训练,利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神经促通技术,能提高肌力、抑制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促进随意协调运动恢复。

    本组治疗1月时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中期肌痉挛期肢体出现共同运动,为以上肢屈肌,下肢伸肌占优势的异常运动模式。此时如单用针灸治疗,提高上肢伸肌肌力可进一步强化共同运动,使主动肌肌力更强,拮抗肌肌力更弱,肢体无法出现分离运动,加重异常运动模式,不利于肢体协调运动的恢复。加用康复训练可纠正偏瘫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模式,补充了针灸的不足,有利于肌力和协调运动的恢复。

    收稿日期:2000-01-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