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52051
《内经》“冬刺井”理论探析
http://www.100md.com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作者:姚玉芳

    单位:安徽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二系,合肥 230038

    关键词:《内经》;五腧穴;针刺疗法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000301 中图分类号:R24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19(2000)03-0001-01

    《内经》云:“冬刺井”、“冬取诸井诸腧之分”、“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等等,然而《难经.七十四难》曰:“经言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明*张介宾《类经》说:此“皆与本经不合,必难经之误也,当以本经为正,不可不辨”。那么,《内经》缘何提出“冬刺井”之说?笔者就此作一探讨。

    1 五脏之气应冬
, http://www.100md.com
    古人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不同的季节气候、地理环境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影响,因此,《灵枢.本藏》说:“五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连四时,化五节者也。”《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则明确指出:“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中。……冬者盖藏,血气在中,内着骨髓,通于五藏。是故邪气者,常随四时之气血而入客也。”四时之气,各有所在。冬主闭藏,其气深入;五脏属阴,其位在里。故五脏之气应冬,冬病在阴。治之宜“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素问.八正神明论》)。所以,《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指出:“藏主冬,冬刺井。”这是将五输穴分主四(五)时,以说明“井主脏病”。“井”具有“深”的含义,人体经脉之气经历着由深出浅、由浅入深的运行过程,而井穴为脉气所出之处(所出为井),“如井泉之发,其气正深也”(《类经.经络类》)。所以,“五脏主藏,其气应冬,井之气深,亦应乎冬,故凡病之在藏者,当取各经之井穴也”(《类经.针刺类》)。
, 百拇医药
    2 “藏”分广义、狭义

    综观《内经》经文,所谓“藏主冬”之“藏”,有广义、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藏”指五脏。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病在藏者,取之井”。据张介宾《类经.针刺类》所云:“凡病之在藏者,当取各经之井穴也。”又“诸井诸藏,皆主冬气。冬以老阴之令,阳气伏藏,故宜取井腧,欲其深而久留之也。”所以,《灵枢.本输》指出:“冬取诸井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藏之所宜。”就狭义而言,“藏”指肾脏。如《素问.玉机真藏论》云:“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就是说,五脏合地之五行以应生、长、化、收、藏,从木、火、土、金、水而顺行。故“冬属水,水主肾,水旺于冬,其气闭藏”(《类经.针刺类》)。而“五藏各以其时受病,……乘冬则肾先受之”(《素问.咳论》)。所以,在《素问.水热穴论》中说:“冬取井荥何也?歧伯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故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实阳气。”冬阴寒逆,抑之使下;冬阳气微,实之为贵。故“取井以下阴逆,抑有余也。取荥以实阳气,扶不足也”(《类经.针刺类》)。
, 百拇医药
    3 “冬刺井”的临床意义

    3.1 脏病取井 根据《内经》原文,“藏主冬,冬刺井”,即“病在藏者,取之井”之义。井穴,位于四肢末端阴阳经脉交接之处,又为脉气所出。而脉气的生发,是以脏腑为根本。故欲调脏腑,于井刺之。《灵枢.本输》云:“内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素问.缪刺论》说:“邪客于五藏之间,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之上。”即各刺其井,左取右,右取左,令所调之气,通达脏腑。所谓“藏”,当有“腑”之义寓于其中,古人举此赅彼,言简义全。临床上,凡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可取井穴治疗。至于是否应该按照时令季节于冬刺井,则不必拘泥。

    3.2 治骨痛阴痹 《灵枢.经脉》云:“少阴者冬脉也”。遇冬则肾易受病,戕及阳气,故“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取之涌泉、昆仑”(《灵枢.五邪》)。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刺之能抑阴助阳,疗骨痛阴痹。
, 百拇医药
    3.3 预防疾病 如《素问.水热穴论》云:“冬取井荥,春不鼽衄”。即于冬刺灸井荥,意在顾护人体阳气,至春来害生之时,能够强身固表,不为病邪所伤害。这也是古人“治未病”的思想体现。

    4 结语

    《内经》提出“冬刺井”之说,是从井主脏病,冬为闭藏之令以应脏来考虑的。临床应用,则不必拘泥于“冬刺井”。凡是脏腑的病变皆可取井穴来治疗,即所谓“病在藏者,取之井”。井穴,是脉气所出之处,又为阴阳经脉气相交贯之所。于此刺之,对调整脏腑的阴阳盛衰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井穴能够拯危救急、起死回生的原因所在。因此,重视“脏病取井”,在临床上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2000-03-13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