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52139
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下肢皮肤病变关系初探
http://www.100md.com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
     作者:李青

    单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关键词: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下肢皮肤病变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000309 中图分类号: R255.4;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0668(2000)03-0023-01

    2型糖尿病患者异常白蛋白排泄是由肾小球起源的,反映了损害肾小球、视网膜以及大血管内膜的一种更广泛的血管病变。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独立的预测值,还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的强有力的危险因素。皮肤是代谢活跃器官,糖尿病患者在上述病理基础上很易并发下肢皮肤病变,且久治不愈,继发感染,发展为足溃疡或足坏疽,最终截肢致残。关于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下肢皮肤病变之间的关系既往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其作了研究。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共6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5例(36.8%),女性43例(63.2%);60岁以上病例33例(48.2%);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者24例。所有病例均为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并排除了肾炎、尿路感染、急性发热性疾病、心力衰竭以及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

    1.2 方法

    将纳入观察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糖尿病下肢皮肤病变的43例患者组成,对照组由无皮肤病变的25例糖尿病患者组成。在检测微量白蛋白尿以前3个月期间,至少检测3次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取平均值;收集24小时尿液测白蛋白。持续微量白蛋白尿的概念是24 h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 μg/min之间。

    2 结果
, 百拇医药
    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观察组43例中确定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有30例(69.7%)。大多数患者还有其他血管疾病危险因素:59.8%有高脂蛋白血症,48.2%年龄在60岁以上,35.7%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31.1%有高血压病病史,13.4%有吸烟史。年龄老化、病程较长以及吸烟史长者,有较高的微量白蛋白尿。差别比率分析结果表明,微量白蛋白尿和年龄老化成为与糖尿病下肢皮肤病变相关的主要因素。对数回归分析证实微量白蛋白尿与糖尿病病程、吸烟、年龄老化、糖尿病下肢皮肤病变确实存在关系。

    3 讨论

    糖尿病下肢皮肤病变是常见而又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每年大约有1%的患者因此截肢致残,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特别容易发生于膝下胫腓动脉,故又称为“糖尿病胫腓动脉病”,其病理机制可能为小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皮肤继发感染导致微血栓形成;近端大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胆固醇栓子栓塞胫腓动脉,导致下肢皮肤缺血缺氧组织坏死。其临床特点是双下肢胫前皮肤呈红斑丘疹,继而呈黑褐色下陷的萎缩斑,皮损处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如伴发疼痛则强烈提示皮损处血栓栓塞。目前一致认为微量白蛋白尿的产生与血管内膜损害密切相关,它是广泛血管损害、视网膜病变、肾病的标志,在检测时它是可靠的敏感的指标,经治疗后是可以逆转的。因此清楚地认识它与糖尿病下肢皮肤病变的关系,其意义就在于提供了早期预防性治疗的机会,推迟其发生发展,从而有可能避免病变恶化,达到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实施研究时事先已排除其他产生微白蛋白尿的因素,如剧烈运动、急性高热、尿路感染、心力衰竭等。本文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大多数增高,无统计学意义,也没发现高血压病与糖尿病下肢皮肤病变有关系。由于微量白蛋白尿成为糖尿病下肢皮肤病变的危险因素早已引起作者的高度关注,故进行为期1年的观察,最终证实二者存在着密切关系,并及时给予中药内服、外洗(糖安康口服液:明沙参、黄芪、山茱萸、枸杞、海马、蝼蛄、金樱、猪苓、红花等;二乌煎洗剂:川乌、草乌、桂枝等),收到预期疗效。

    作者简介:李青,女,1955年10月出生;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老年痴呆、老年虚证的临床研究。

    (收稿日期:2000-03-12), 百拇医药